磻叟书云牡丹酴醾已尽胡不归
客次惊衰白,归期先牡丹。
空枝兼病力,啼鸟问愁端。
平日长相忆,东风忍不看。
冰容亦零落,唯是有春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来访时发现自己已两鬓斑白,归乡的日期比牡丹花开的日子还要早。
枝头空空如也,显得有些脆弱无力,鸟儿悲鸣似乎在询问为何如此忧愁。
平日里总是彼此思念,然而在这个时刻却无法面对你。
你的容颜也已凋零,唯有那无尽的春寒才能让我感受到你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磻叟:指吕磻老,是南宋诗人。
2. 书云:指写信告诉。
3. 牡丹:又称木芍药,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4. 酴醾:即荼蘼花,落叶小灌木,夏季开白色重瓣花。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因此常用来比喻春光将尽或美好的事物即将结束。
5. 已尽:表示已经结束。
6. 胡不归:为什么还不回来?“胡”在此表疑问。
7. 客次:指的是旅途中暂时的住处。
8. 惊衰白:意思是因衰老而头发变白而感到惊讶。
9. 归期:归来的日期。
10. 空枝:没有花朵的枝条。
11. 病力:生病的身体。
12. 啼鸟:鸣叫的鸟儿。
13. 愁端:忧愁的根源。
14. 长相忆:长久地互相思念。
15. 东风:春风。
16. 忍不看:不忍心看。
17. 冰容:形容牡丹花洁白如玉,花开时节如冰清玉洁的美女容颜。
18. 零落:凋零,凋谢。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他离开家乡时,牡丹花已经凋谢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空枝兼病力”表现了牡丹花凋零后的景象,而“啼鸟问愁端”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接着,诗人提到“平日长相忆,东风忍不看”,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冰容亦零落,唯是有春寒”则以牡丹花的凋谢和春寒的景象,象征了诗人内心难以言状的惆怅与孤独。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磻叟书云牡丹酴醾已尽胡不归》出自宋代诗人朱槔。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仁宗时期。
朱槔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科举失败后,对功名失去了信心,转而投身文学创作,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文人墨客。在他的人生阶段,他经常参加诗人的聚会,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思想内涵。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尤其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了繁华的生活景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朱槔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记录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