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远法师陆修静赞

标题包含
远法师陆修静赞
一笑相逢,悠然意消。 植藩篱兮肝胆楚越,外形骸兮鹏鷃逍遥。 凉襟洒洒兮何须鹤驭之风,别袖翩翩兮不见虎溪之桥。 此东林六事之一兮,犹可想见其丰标。 古不可挽,今不可招。 火生莲花,雪长芭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大观(1592年-1652年),俗名朱之瑜,字鲁玙,号舜水,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清初四大才子”之一。 释大观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微笑相逢,轻松愉快。 内心隔阂如同楚国和越国般遥远,外表超脱如大鹏和鷃雀般自由。 凉爽的衣襟飘飘何须仙鹤驾风,分别的袖子翻飞不见老虎溪上的桥。 这是东林六件事之一,依然可以想见那丰姿的风采。 过去无法挽回,未来不能招唤。 火焰生出莲花,白雪滋养芭蕉。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远法师陆修静赞》:赞美陆修静的诗歌。陆修静,南朝宋齐间道教学者、炼丹家。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湖州东)人。早年曾为儒生,后从孙游岳学道,尽通三洞经法,因居庐山简寂观,世人又称其为"远法师"。 2. 一笑相逢,悠然意消:指与陆修静相谈甚欢,心情愉悦。 3. 植藩篱兮肝胆楚越:以植物为比喻,表示即使是朋友之间也存在隔阂。 4. 外形骸兮鹏鷃逍遥:摒弃外在形式,追求精神的自由。 5. 凉襟洒洒兮何须鹤驭之风:形容清凉的衣襟随风飘动,表现高洁的品格。 6. 别袖翩翩兮不见虎溪之桥:表达与友人离别的场景,同时也含有隐居山林的意愿。 7. 东林六事之一:东林是庐山的一处著名景点,传说慧远、刘遗民等隐逸于此,并称"东林六士"。此处表示陆修静有与这些贤人相同的品质。 8. 火生莲花,雪长芭蕉:通过描绘奇幻的景象,表达对陆修静才华与品质的赞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南朝齐梁时道士陆修静的,他是一位有极高道德修养的隐士和道教学者。诗中描述了他与诗人一笑相逢的情景,表达了对他超然物外的潇洒风貌的赞赏。"植藩篱兮肝胆楚越,外形骸兮鹏鷃逍遥"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陆修静的敬仰之情,他注重内心世界的修养,视生死如无物,向往自由与逍遥的生活。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他与世俗分离的场景,表现了他的独立精神。"此东林六事之一兮,犹可想见其丰标"则暗示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也表达了他的高洁品行在当时的影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远法师陆修静赞》是南朝时期僧人大观对陆修静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正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梁两代交替之际。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佛教文化兴盛,士人阶层盛行崇尚玄学的风气。 陆修静(406-477),名玠之,字元静,号远法师,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道士、学者。他精通儒家经典,擅长老庄哲学,又专研道教神仙学说,致力于道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工作。陆修静曾任国子祭酒、太常卿等要职,后辞官修道,在江南地区弘扬道家学说。他创立的茅山派,成为南朝道教的重要流派之一。 诗人释大观,是南朝齐梁年间的一位高僧,以诗才著称。他在诗中赞美陆修静的德行和才华,称颂他为“道德之宗师”、“玄风之冠盖”。这首诗表达了当时佛教界对陆修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南朝士人阶层对道家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