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中

标题包含
山中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譍,呌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涉(约公元806年-约公元871年),字不详,自号清溪子,唐朝洛阳(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人。他是唐朝中晚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 李涉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公元820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牧童多么让人无奈啊,竟然让牛吃了我的竹子。在树林对面喊他他也不回应,反而像小鹿一样笑着叫着。想要告诉田舍的农夫,可他已经很晚了还没回家。
去完善
释义
《山中》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诗词的字词注释: 1. 无奈牧童何:无奈,无可奈何;牧童,放牧的孩童;何,奈何。整句意为:对牧童的行为感到无可奈何。 2. 放牛吃我竹:放牛,放养耕牛;我竹,指作者自己的竹林。整句意为:牧童放任耕牛吃了作者的竹林。 3. 隔林呼不譍:隔林,隔着树林;呼,呼唤;不譍,不应答。整句意为:作者隔着树林呼唤牧童,但牧童没有回应。 4. 呌笑如生鹿:呌笑,喊叫嬉笑;如生鹿,像刚出生的小鹿一样。整句意为:牧童在树林中呼喊嬉笑,如同刚出生的小鹿一般无拘无束。 5. 欲报田舍翁:欲报,想要告诉;田舍翁,农民。整句意为:作者想告诉那位农民他的耕牛吃了自己的竹林。 6. 更深不归屋:更深,夜深时分;不归屋,不回到自己的屋子。整句意为:到了深夜,牧童还未回到自己的住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通过牧童的放牛、呼叫以及农夫晚归等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这些普通百姓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农村的现实生活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10年至816年间,当时李涉正处于中年时期。这段时间内,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两次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过着清苦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对现实感到不满,开始转向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抒发自己的情怀。 李涉作为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山中》这首诗中,他以山中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间幽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