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泊姑苏用吕居仁舍人韵二首寄孟信安 其二
睡稳窗迟晓,愁多鬓易秋。
祇堪浮小艇,不拟上西楼。
无尽江山景,须陪杖屦游。
一区何日办,孰为我公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休息安稳的时候窗户已经透出曙光,忧愁过多导致两鬓斑白。
只想在江边乘船随意漫游,并不打算登上高楼。
这无尽的江山美景,需要陪伴着家人一同欣赏。
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一片土地整理好,谁愿意为我停留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岁晚:指年底或一年将尽的时候。
2. 姑苏:古地名,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3. 吕居仁:南宋诗人,字无党,号东莱居士。
4. 舍人:古代官职名,一般指尚书省的郎中、侍郎等官员。
5. 孟信安:未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时代人。
6. 祇(zhǐ):只;祇祗表示仅仅、只。
7. 浮小艇:乘小艇游览水上风光。
8. 西楼: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别的地方,这里代指别离之地。
9. 无尽江山景:形容江山景色美丽而广阔,让人流连忘返。
10. 杖屦:手杖和鞋子,泛指出行时的必备之物。
11. 一区:指一个小地方,这里指住处。
12. 办:备齐,准备妥当。
13. 孰:谁。
14. 为我公留:为我停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身处晚年、漂泊不定的心境。开篇描绘了清晨醒来时的景象,诗人因为忧愁而显得衰老。接下来两句写诗人只愿意在小船上度过时光,不想再登上高楼。这种消极的情绪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之后两句描绘了江山的美丽景色,但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因为他需要陪伴自己的亲朋好友度过这段旅程。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过上安定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晚泊姑苏用吕居仁舍人韵二首寄孟信安 其二》这首诗,是南宋诗人仲并(约1145—约1221)的作品。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1187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仲并这一时期的命运多舛。他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受到各方赞誉。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外患不断,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金榜题名。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满腔热情寄托于诗歌创作,以此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同一时期,南宋朝廷内外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金兵南侵,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期望能够挽救国家的危亡。然而,南宋统治者却昏庸无能,对内严酷镇压民众反抗,对外则一味求和,使得国家局势愈发严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仲并在诗中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愤懑。他以“岁晚泊姑苏”为题,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在诗中,他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够在国家危难之时,共同为国家出一份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