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对雪用曾丈韵呈徐丈

标题包含
对雪用曾丈韵呈徐丈
鹤氅偏宜鹤发翁,戏挼筇杖与儿同。 梅梢弄影半窗玉,柳径吹绵三月风。 拥户且眠窗未晚,泛舟何向水如空。 阳春便逐新诗到,不待葭灰落嶰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穿羽毛衣的白发老者,与孙子一同轻松地玩着竹杖。 窗外梅花摇曳,月光洒满窗棂;春风轻拂柳絮,宛如漫天飘雪。 他们依偎在一起在窗前打盹,时间尚早;随后乘船驶向水面辽阔的天空。 当春天来临时,新的诗篇随即而至,不用等待那飘落的葭灰和演奏的音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鹤氅:指鸟羽制成的披风,类似于现在的羽绒服。 2. 偏宜:很适合的意思。 3. 鹤发翁:指白发苍苍的老人。 4. 戏挼:揉搓、玩弄。 5. 筇杖:一种竹制的拐杖。 6. 梅梢弄影:形容梅花在风中摇曳生姿,如仙人在翩翩起舞。 7. 柳径吹绵:形容春天柳絮飘飘的景象。 8. 拥户:门被推开的样子。 9. 泛舟何向:随意划船,没有固定方向。 10. 阳春便逐新诗到:春天的美好景象随着新诗的到来而到来。 11. 不待葭灰落嶰筒:这里用来形容春天到来的时间。葭灰落嶰筒是指古代预报立春的一种方法,用芦苇的灰烬落在竹筒上发出的声音来表示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飘雪的日子和长辈们一同欣赏雪景的画面,其中 “鹤氅偏宜鹤发翁,戏挼筇杖与儿同” 描绘出长辈们的慈祥可亲, “梅梢弄影半窗玉,柳径吹绵三月风” 则生动刻画了雪中的梅花柳树景象。“阳春便逐新诗到,不待葭灰落嶰筒” 则寓意美好的事物总是能激发人的灵感,就如诗中所赞美的阳春白雪一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雪用曾丈韵呈徐丈》是南宋诗人仲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即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在这个时间段内,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激化。 仲并在此时期经历过多次科考落榜,他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生活困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通过写诗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与社会现实相互映衬,反映出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壮志豪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复国的大业中,但他们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当权者的重视和支持。在这种环境下,仲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成为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诗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