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
松风生晚凉,坐久市声歇。
客去行独吟,踏石碎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夜幕降临,凉爽的松风渐渐吹来。久坐之后,外面的喧闹声逐渐消失。客人离开后,我独自漫步在月光下,脚下的石头映出一片片破碎的月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风:这里指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2. 生晚凉:产生傍晚时的凉爽感。
3. 坐久:长时间坐着。
4. 市声:市区的喧闹声。
5. 客去:客人离开。
6. 行独吟:独自漫步并低声吟诵诗歌。
7. 踏石:踩踏石头或铺路石。
8. 碎明月:将明月破碎,比喻月光被踩踏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暑夜》是南宋诗人林尚仁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夏日的夜晚,独自坐在松林中,感受着凉爽的晚风,聆听着远去的市声。当客人离去后,他踏着月色漫步在石头路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首句“松风生晚凉”中的“松风”形象地描绘了松树随风摇曳的姿态,而“生晚凉”则传达了傍晚时分松树带来凉爽的感觉。通过这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所营造的宁静、惬意的氛围。
第二句“坐久市声歇”中的“坐久”表明了诗人的耐心和专注,而“市声歇”则反映了城市喧嚣渐渐消失的过程。这一句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反叛。
第三句“客去行独吟”中的“客去”意味着诗人在送别了友人之后,将回归独处的时光。而“行独吟”则表明了诗人将在独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最后一句“踏石碎明月”中的“踏石”代表了诗人踩在石头路上的行动,而“碎明月”则是比喻在月色下,诗人走过石子路发出的声音。诗人以踏石声来打破静谧的夜晚,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暑夜》以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炎炎夏日中寻找宁静与自由的心境。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暑夜》是明代诗人林尚仁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朝时期。此时正值晚明社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诗人林尚仁在当时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但他并没有选择进入仕途,而是过着隐逸的生活。他在这一时期深入观察民间疾苦,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这首《暑夜》便是其中之一。
在诗中,林尚仁通过对暑夜的描绘,表达了对夏日炎热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热风”和“月色”等自然景象,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他还通过对比夏日的炎热与寒冬的严寒,表达了人们对四季更替、岁月流转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