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美原县楼

标题包含
登美原县楼
三月春光入眼稀,试寻高处看芳菲。 影行平野孤云过,点破青山白鸟飞。 秦甸气回惊绿满,渭川势稳竞东归。 凭虚便欲乘凌去,清吹飘飘已拂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三月里春天的景色稀少,试着从高处欣赏盛开的花草。 孤云飘过平坦的原野投下影子,白鸟飞翔在青翠的山间。 秦国田野的绿色已经满眼皆是,渭水的河床稳健地流向东方。 我想象着腾空而起,随风飘扬,衣袂飘然。
去完善
释义
《登美原县楼》注释: 1. 美原县:唐朝县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境内。 2. 三月:农历三月份,即春季。 3. 春光:春天的景色。 4. 稀:稀少。 5. 试寻:尝试寻找。 6. 高处:指美原县楼的顶层。 7. 芳菲:花草芳香。 8. 影行平野:影子行走在平坦的田野上。 9. 孤云:单独飘荡的云彩。 10. 点破:打破平静的景象。 11. 青山:绿色的山丘。 12. 白鸟:白色的飞鸟。 13. 秦甸:古代秦国境内的地区。这里指秦朝都城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 14. 气回:气运恢复。 15. 绿满:草木繁茂的景象。 16. 渭川:渭水两岸的地区。这里指渭河。 17. 势稳:水流平稳。 18. 竞东归:争相向东流向大海。 19. 凭虚:指登上高楼。 20. 凌去:升天而去。 21. 清吹:清风。 22. 飘飘:随风飘扬的样子。 23. 拂衣:轻轻抚摸衣裳。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登美原县楼》中,诗人李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先,诗人用“三月春光入眼稀”开篇,传达出春天已至,万物复苏的意境。随后他展开描述,“试寻高处看芳菲”,强调了登高望远的视角,以此展现春天的繁华景象。 接着,诗人通过“影行平野孤云过,点破青山白鸟飞”两句来进一步展示自然界的生灵。他用“影行平野”和“孤云过”形象地描绘了大地上的影像和天空中的浮云,而“点破青山”和“白鸟飞”则强调了山与鸟的关系,凸显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诗人又通过“秦甸气回惊绿满,渭川势稳竞东归”这两句诗句,将视野拓宽到更大的地理空间。这里提到的秦甸、渭川分别是关中平原的两个区域,诗人以这两个地方为例,展现了黄河流域的绿色和生命的繁荣。同时,他也传递了生命不息、万物争春的理念。 最后,诗人发出了“凭虚便欲乘凌去,清吹飘飘已拂衣”的感慨。这里的“凭虚”是凭借高处的意思,表明了诗人的理想与抱负;而“清吹飘飘已拂衣”则表现了诗人面对美好河山时的怡然自得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整首诗,诗人从春天写起,然后引向自然的壮丽景观,最后又回归自我,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观念。他以生动且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美原县楼》是唐代诗人李复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美原县楼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晚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这一时期,唐朝国势渐衰,内外矛盾加剧,战乱不断,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复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深感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痛苦。 李复在青年时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希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屡试不第,一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曾在长安生活过一段时间,亲眼目睹了京城的风俗繁华,也感受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无情。后来,他离开京城,回到家乡美原县,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在隐居期间,李复常常登上美原县楼,眺望远方,回顾过去,思考人生。此时,他虽然远离了官场纷扰,却仍心系国家兴亡和百姓福祉。因此,在这首《登美原县楼》中,他以深情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民生困苦的忧虑之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