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福上人
闻名见面不须论,枉到防风县外村。
强半春光烟雨里,分明闭却柏山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闻名已久无需言表,可惜无缘到达防风县的山村。
大半春光在烟雨之中,仿佛紧闭了柏山的门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福上人:即指福慧大师。上人是对德高望重的僧人的敬称。
2. 闻名见面不须论:意为听闻其名声后与其相见就不必过多讨论了。形容对福上人的敬仰之情。
3. 枉到:指白白地来到。这里表示诗人来到福上人的所在地。
4. 防风县外村:防风县位于浙江湖州一带,此处借指福上人的隐居之地。
5. 强半:大半。
6. 春光明媚的烟雨里:描述春天多雨的景象。
7. 分明闭却柏山门:指福上人闭门修行。柏山门指福上人的修行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福上人会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闻名见面不须论”表达了诗人与福上人的情谊深厚,无须过多言语就能理解彼此的心意。接下来的两句,“枉到防风县外村”和“强半春光烟雨里”,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春天里的风和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一句“分明闭却柏山门”则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他以紧闭的山门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福上人深深的眷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福上人》是一首描绘唐代诗僧释智朋与其友福上人在禅林修道的诗篇。这首诗作于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社会矛盾逐渐积累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释智朋作为一名诗僧,他的生活充满了修道和诗歌创作的激情。他与福上人一同在禅林中修行,体验着禅宗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在山林之间寻找灵感,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这种生活和创作方式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文人士大夫也纷纷投身于佛教事业,成为诗僧或居士,推动了佛教文化和文学的结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智朋与福上人的友谊和诗歌创作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追求,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