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莲叶观音赞
刹海无数,分身遍普。
莲华叶上,如日卓午。
应作如是观,圆通二十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海边有无数的浪花,像分身术一样散开。莲花的花瓣上,阳光照耀如同正午时分。应该这样看待事物,才能理解圆通二十五(可能是指一种境界或者道理)。
去完善
释义
《踏莲叶观音赞》是一首赞颂观音菩萨的古诗。这里给出每句诗的字词注释:
1. 刹海:佛教术语,指佛国或菩萨所居之地。这里形容佛国世界广大无垠。
2. 分身:佛教用语,指菩萨具有的神通能力,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3. 遍普:遍布各地。
4. 莲华:即莲花,佛教的象征,代表清净和庄严。
5. 叶上:在莲花的花瓣上。
6. 如日卓午:如同正午的阳光一样明亮。这里形容观音形象的光辉。
7. 应作如是观:应如是看待观音。这里强调要以正确的方式理解观音菩萨的形象和行为。
8. 圆通:佛教用语,指菩萨修行圆满,智慧通达。
9. 二十五:可能指的是观音菩萨具有的二十五种神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踏莲叶观音赞》是宋末元初诗人释智朋所作。诗中赞颂了观音菩萨的广大智慧和慈悲精神。"刹海无数,分身遍普"描绘了观音菩萨在广大无边的刹海中救度众生的场景;"莲华叶上,如日卓午"则以莲叶比喻观音菩萨的高尚品质,如同太阳般光明磊落。最后两句"应作如是观,圆通二十五"则传达了观音菩萨具有圆通二十五法的伟大法力。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莲叶观音赞》是南宋时期诗僧释智朋创作的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至1220年之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佛教发展迅速,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的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
释智朋作为一位诗僧,他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了很高的造诣。在这首诗中,他以观音形象为题材,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在诗歌中,他通过对观音菩萨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在这段时期,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智朋作为一名诗人,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诗歌来传播佛教教义,弘扬传统文化。他的这首《踏莲叶观音赞》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