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虞沧江赋梅 其六

标题包含
和虞沧江赋梅 其六
万山春到直丛丛,谁省东皇有化功。 生意溶溶呈露处,看随葵麦荡摇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山春意浓重繁茂,有谁注意到东皇在这其中所赋予的神奇变化之功呢?那勃勃生机如同露珠般呈现的地方,可以看出它们随着葵花和麦子随风摇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山:泛指众多的山林地区。 2. 春到:春天到来的时候。 3. 直:直接,径直。 4. 丛丛:繁茂的样子。 5. 谁省:谁知道。 6. 东皇: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东方之神,掌管春天的神祇。这里代指春天的气息。 7. 有化功:表示具有催生万物的神奇力量。 8. 生意:生机勃勃的气象。 9. 溶溶:形容水流缓慢而顺畅的样子,此处可理解为生机蓬勃。 10. 露处:即“露水”。 11. 看随:很快就能看到。 12. 葵麦:葵菜和麦子。 13. 荡摇风:随风摇曳的姿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梅花在群山之中竞相开放的景象,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诗人赞美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的滋养这一主题。通过对梅花、群山、葵花等植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虞沧江赋梅 其六》是南宋著名诗人吴泳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蒙古帝国不断的侵扰下,逐渐丧失了半壁江山,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生疾苦。然而,文化艺术领域却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百姓的同情,这也正是吴泳创作此诗的背景。 吴泳出身贫寒,但他勤奋好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历任州县官员,深知民间疾苦。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朝政讨论,主张改革政治,振兴经济,加强国防。然而,他的意见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这使他感到失望和痛苦。 在此背景下,吴泳借梅花这一传统意象,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他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国家危亡之际,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忠的壮志。这首《和虞沧江赋梅 其六》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