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华胥引

标题包含
华胥引
涵空斜照,掠水轻岚,满天红叶。 雁泊平芜,凫依乱荻声唼唼。 寂寞金井梧桐,渐辘轳伊轧。 明月纱窗,夜寒孤枕应怯。 吟老西风,笑衰髯、顿疏如镊。 锦笺勤重,频剔兰灯自阅。 多谢征衫初寄,尚宝香熏箧。 愁忆家山,梦魂飞度千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斜照的倒影,轻轻掠过水面,漫天红叶飞舞。大雁栖息在平旷的草地上,野鸭依靠在水边的杂乱芦花上发出声响。寂寞的金井旁的梧桐树,随着轱辘的转动逐渐摇曳。明亮的月光透过纱窗,夜晚的寒冷让孤单的枕头感受到些许害怕。 在西风中吟诵诗词,嘲笑自己渐渐稀疏的胡子,就像一把梳子梳理头发一样。拿起那封来信,频繁的擦拭着油灯阅读。感谢朋友寄来的衣服,还有珍贵的香熏箱子。思念家乡的情绪涌上心头,梦里灵魂飞跃千山万水。
去完善
释义
涵空:指天空映照在水中。涵,包容;空,天空。 斜照:夕阳的余晖。 掠水:在水面上轻轻掠过。 轻岚:轻盈的水汽。岚,雾气。 平芜:平坦荒芜的地方。 凫:野鸭。 唼唼:鸭子叫的声音。 金井:古时有口铜井,用来提取地下水。井上有亭子覆盖,以防泥沙落入井中。 辘轳:一种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绞车,可以用手摇动把水桶提到井口。 伊轧:象声词,形容辘轳绞动时发出的声音。 纱窗:带有花纹图案的窗纱。 怯:怕冷。 老西风:西风吹来的秋天,也指秋天。 衰髯:脱落的胡须。 疏:稀疏。 镊:镊子,夹取物品的工具。这里指梳理胡须的镊子。 锦笺:精美的信纸。 勤重:经常拿出来看。 兰灯:用兰膏点燃的灯。 自阅:自己阅读。 征衫:外出远行的人所穿的衣服。 宝香:珍贵的香料。 熏箧:把香料放入衣箱中,使衣物沾染香气。 家山:家乡的山山水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诗人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勾勒出晚秋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种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开篇“涵空斜照,掠水轻岚,满天红叶”,诗人首先用浓墨重彩描绘了日暮时分的美景:夕阳的余晖洒满天空,水面映出淡淡的霞光,整个天空被红叶染得通红。这种色彩浓烈的画面,为全词定下了沉静而又热烈的情感基调。 接着,诗人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通过描写鸿雁和野鸭的声音与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同时,他也通过“寂寞金井梧桐,渐辘轳伊轧”这一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更加具体的景物——水井边的梧桐树。随着夜幕降临,铜铃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脆,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明月纱窗,夜寒孤枕应怯”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面对寒冷的心境。月光透过纱窗,洒在孤独的枕头上,使得诗人更增添了一分孤独和无助。接下来的“吟老西风,笑衰髯、顿疏如镊”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 最后,诗人回顾了过去的书信往来,想象着家乡的美景,以及心中那一份无法消除的乡愁。整首词借景抒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华胥引》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一首描绘梦境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宋、金、元三国争霸,战争频繁。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允平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本是南宋官员,因战乱而流亡至福建、广东等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非常复杂。一方面,南宋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不得不与金、元等国进行斗争;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经济的凋敝,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民间反抗势力不断涌现。这种矛盾的现象使得诗人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种背景下,陈允平创作了《华胥引》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梦境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