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冷泉亭

标题包含
冷泉亭
西竺峰飞小朶来,闲僧曾共倚崔嵬。 寒惊玉匣光初泻,晓怯冰壶冻未开。 云外有香丹桂落,洞中无月白猿哀。 当年洗耳人何在,拟勺清泠酹碧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西竺山峰上飞来一朵朵小云彩,闲暇时曾与僧人一起依靠在巍峨的山石边。寒冷让人惊讶地发现玉匣的光芒刚刚洒下,拂晓时分,冰壶上的冰层还未完全消融。云朵之外飘来丹桂的香气,山洞里没有月光,只有白猿发出哀鸣。那些过去喜欢洗耳的人如今在哪里呢?我打算用一勺清澈的水来祭祀碧绿的青苔。
去完善
释义
1. 西竺峰:位于杭州灵隐寺附近的山峰。 2. 闲僧:指隐居的僧人。 3. 崔嵬:高大的山。 4. 玉匣:这里指月亮。 5. 冰壶:比喻月亮。 6. 云外有香丹桂落:化用唐代杜甫的诗句“天香云外飘”。 7. 洞中无月白猿哀:化用唐代杜甫的诗句“独步成何事,青天石上猿”。 8. 洗耳人:指周朝的许由,他因厌恶尧舜禅让的故事,跑到颍水洗耳朵。 9. 拟勺清泠酹碧苔:意思是舀起泉水向苔藓浇酒。
去完善
赏析
《冷泉亭》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佳作,描绘了山中冷泉亭的景色与感受。全诗紧扣“冷”字展开,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冷泉亭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 首联“西竺峰飞小朵来,闲僧曾共倚崔嵬。”将冷泉亭置於山巅之上,与天相接,彰显了其高耸入云的气势。同时,“闲僧”的出现,增加了冷泉亭的人文气息,让读者感受到这里曾是僧侣修行的所在。 颔联“寒惊玉匣光初泻,晓怯冰壶冻未开。”两句对仗工整,进一步描绘冷泉亭的寒冷景象。“玉匣”、“冰壶”形象地表达了泉水清澈透明的特点,而“光初泻”、“冻未开”则强调了冷泉亭的寒冷程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颈联“云外有香丹桂落,洞中无月白猿哀。”通过对景色的具体描绘,丰富了冷泉亭的画面感。前句以丹桂飘香,渲染出冷泉亭周围的浓郁芳香;后句以白猿哀号,展现出冷泉亭的神秘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 尾联“当年洗耳人何在,拟勺清泠酹碧苔。”以“洗耳人”的典故,引发了对古代隐士的怀念之情。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表达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这一情感表达,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深化,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冷泉亭》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战乱频仍。然而,江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繁荣的经济基础,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理想家园和避难所。 陈允平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其人生际遇与这个时代密切相关。他在南宋时期担任过各种官职,但因对现实不满,晚年退居江南,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歌创作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其中尤以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作品最为脍炙人口。 在《冷泉亭》中,陈允平通过对冷泉亭周围的风景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的心境相吻合,因此,这首诗在当时广受欢迎,成为了南宋时期江南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