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香奁体

标题包含
香奁体
小院薰风满,闲庭白昼长。 蜻蜓杨柳岸,㶉鶒芰荷塘。 云合朱檐卸,山高翠阁凉。 蔓滋青薜荔,芽长紫良姜。 帘幕深深地,阑干曲曲廊。 淡烟瑶草细,流水碧桃香。 幡影重门静,苔痕小篆荒。 螭盘丹鼎雪,龙吸露台浆。 琴古翻新调,笙沉靘旧簧。 雨声犀角枕,月色象牙床。 掌上双鹦鹉,屏间两凤凰。 石函藏宝剑,金钥启瑶箱。 扇雉团清影,奁鸳试晓妆。 霞绡衣窄索,云锦珮玎珰。 鬓拢金蝉矗,钗横玉燕翔。 袂飘天水碧,裙溅鬰金黄。 太液箫初远,蓬壶漏未央。 流星飞碧落,零雨下银潢。 去去人千里,迢迢天一方。 断肠春洛浦,残梦夜潇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院里吹满了和风,悠闲地度过漫长的一天。 在杨柳岸边,蜻蜓翩翩起舞;在荷花塘边,水鸟嬉戏游玩。 白云汇聚于红檐之上,山峦重叠于翠阁之间。 藤蔓逐渐茂盛,攀附着翠绿的薜荔;嫩芽不断生长,露出的紫花像良姜一样美丽。 深色的窗帘和幕布,曲曲折折的栏杆和走廊。 淡淡的烟雾萦绕着瑶草,流水伴随着碧桃的香气。 门前安静而庄重,苔痕爬满破旧的小篆。 龙盘踞在红色的炼丹炉旁,水滴从露台滴落。 古老的琴声翻新的曲调,笙沉寂后重新奏响。 雨声透过犀牛角枕头传来,月色洒在象牙床上。 掌中一对鹦鹉学舌,屏风上两只凤凰展翅。 用金钥匙打开石函,藏着宝剑;瑶箱内珍藏着宝物。 扇子轻摇时展露出清新的影子,铜镜前试穿晓妆。 衣服轻飘飘如霞,佩饰叮咚响如云锦。 发髻插着金蝉高高耸立,凤钗横斜,仿佛玉燕飞翔。 衣裳在水中漂荡,裙子溅起黄郁的金光。 乐声渐远,太液池边的箫声渐渐消失;时间尚早,蓬莱岛上的漏刻还没有结束。 流星划过碧落星空,零星细雨飘落在银河之间。 离别的道路遥不可及,天涯相隔,山河辽阔。 望着那令人断肠的洛浦春色,只能从梦里追寻潇湘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1. 小院:小型的院落。薰风:熏人的和风。 2. 闲庭:无拘束的庭院。白昼:白天。 3. 蜻蜓:蜻蜓状的风筝。杨柳岸:种植杨柳的水边地带。 4. 㶉鶒:水鸟名,形似鸳鸯。芰荷:指菱叶与荷叶。 5. 云合:云雾聚集。朱檐:红瓦屋檐。 6. 山高:高山上。翠阁:绿色的楼阁。 7. 蔓滋:蔓草生长繁茂。青薜荔:绿叶的薜荔。 8. 芽长:新芽生长。紫良姜:紫色的草本植物。 9. 帘幕深:窗帘幕帐垂挂得低。地:地球。 10. 阑干:楼梯或阳台等处的护栏。曲曲廊:弯曲的小廊子。 11. 淡烟:轻烟。瑶草:仙草。 12. 流水:流动的水。碧桃:碧桃花朵。 13. 幡影:旗子飘动的影子。重门:多道门。 14. 苔痕:青苔的痕迹。小篆:小幅的丝织物。 15. 螭盘:龙的盘踞。丹鼎:炼丹的炉子。 16. 露台:高台。浆:液体。 17. 琴古:古老的古琴。翻新调:创作新的乐曲。 18. 笙沉:失传的笙乐。靘旧簧:整理旧的笙管。 19. 雨声:下雨的声音。犀角枕:以犀牛角为材料制成的枕头。 20. 月色:月光。象牙床:象牙制作的床铺。 21. 掌上:手心里。双鹦鹉:两只鹦鹉。 22. 屏间:屏风之间。两凤凰:两只凤凰。 23. 石函:石头做的盒子。藏宝剑:收藏宝剑。 24. 金钥:金色的钥匙。启瑶箱:开启华丽的箱子。 25. 扇雉:扇形图案的雉尾。团清影:圆形图案的影子。 26. 奁鸳:妆匣中的鸳鸯饰物。试晓妆:试穿清晨的妆容。 27. 霞绡衣:色泽如朝霞的薄绸衣裳。窄索:收紧。 28. 云锦:云雾般的丝织品。珮玎珰:佩玉发出的声响。 29. 鬓拢:梳理头发。金蝉矗:金制蝉形饰品直立。 30. 钗横:钗环散乱。玉燕:玉质的燕子形象饰品。 31. 袂飘:衣袖飘动。天水碧:青色衣裙。 32. 裙溅:裙摆溅起水花。郁金黄:郁金香的黄色花朵。 33. 太液:皇家池苑。箫:吹奏乐器。 34. 蓬壶:蓬莱仙境。漏未央:时间还未结束。 35. 流星:快速移动的星星。碧落:青天。 36. 零雨:细雨。下银潢:从银河落下。 37. 去去:离去。人千里:相距千里的人。 38. 迢迢:遥远。天一方:天空的一角。 39. 断肠:极度悲伤。春洛浦:春天的洛水之滨。 40. 残梦:梦境破碎。夜潇湘:夜晚的湘江之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描绘出了一幅极富生活气息的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浓烈的情感色彩。 首先,诗人通过对“小院薰风满,闲庭白昼长”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夏日午后景象。紧接着,诗人在接下来的四句中分别描绘了蜻蜓在杨柳岸边飞舞、水鸟在荷花池塘嬉戏的场景,生动地传达出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在接下来的八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的各种景致,如屋檐上的白云、翠阁的高耸、薜荔藤蔓的滋生以及良姜嫩芽的生长等,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接下来,诗人以“帘幕深深地,阑干曲曲廊”开篇,引入了对庭院深处风景的描写。随后,通过“淡烟瑶草细,流水碧桃香”的诗句,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般的世界。 在接下来的六句中,诗人又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庭院中的一景一物,如重门之内的寂静氛围、小篆碑文的沧桑痕迹、丹鼎之上的螭龙盘绕以及露台上的琼浆玉液等,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诗人通过对“掌上双鹦鹉,屏间两凤凰。石函藏宝剑,金钥启瑶箱。扇雉团清影,奁鸳试晓妆。霞绡衣窄索,云锦珮玎珰。鬓拢金蝉矗,钗横玉燕翔。袂飘天水碧,裙溅鬱金黄。太液箫初远,蓬壶漏未央。流星飞碧落,零雨下银潢。去去人千里,迢迢天一方。断肠春洛浦,残梦夜潇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愁别绪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香奁体》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一首描绘女子闺怨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4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末期,国家动荡,战乱频繁。 陈允平(生卒年不详),字君衡,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是南宋晚期的著名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而著称。陈允平的生平事迹及作品在南宋文坛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他在当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清代才逐渐被学者发掘并加以研究。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允平经历了国家的内忧外患,目睹了民众的痛苦生活。这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哀愁和忧虑,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香奁体》这首描绘女子闺怨的诗篇,通过对女子内心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