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西湖十咏·南屏晚钟)
赤阑桥畔斜阳外,临江暮山凝紫。戏鼓才停,渔榔乍歇,一片芙蓉秋水。余霞散绮。正银钥停关,画般催舣。鱼板敲残,数声初入万松里。
坡翁诗梦未老,翠微楼上月,曾共谁倚。御苍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黄昏尽也,有眠月闲僧,醉香游子。鹫岭啼猿,唤人吟思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红色的阑干桥边,夕阳刚刚落下,面向长江的群山凝聚着紫色的光泽。戏曲的锣鼓声刚停歇,渔船的榔头也不响了,眼前的画面如同一片秋日的荷花盛开在水面上。晚霞如织锦绣,正是船家收起船锁的时候,催促着把船靠岸。鱼板敲击的声音逐渐微弱,渐渐消失在远处的松树林中。
苏东坡的诗情尚未老去,那翠绿的小楼上,月光洒下,曾与谁共同依傍。皇宫里的烟花,还有那些倾斜的露草,经历了几度西风的吹拂。当黄昏消逝,月色柔和,有的僧人入睡,有的游人在品酒赏月。听鹫岭上的猿猴啼鸣,唤起人们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
释义
1. 赤阑桥:红栏杆的桥。
2. 戏鼓:戏曲表演中的击鼓。
3. 渔榔:捕鱼时用的竹棒。
4. 芙蓉:荷花。
5. 余霞散绮:形容晚霞如锦绣一般铺散开来。
6. 银钥停关:打开银色的锁,停止关闭城门。
7. 画般催舣:催促船只靠岸的画面。
8. 鱼板:木鱼。
9. 坡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10. 翠微楼:南宋临安的一座酒楼。
11. 御苍烟:皇帝身边的烟雾,此处暗指皇宫。
12. 宫斜露草:皇宫边的草地。
13. 西风弹指:形容时光飞逝。
14. 眠月闲僧:在月光下沉睡的僧人。
15. 醉香游子:沉醉在香气中的游人。
16. 鹫岭:佛教传说中的灵山,位于古印度。
17. 啼猿:鸣叫的猴子。
去完善
赏析
《齐天乐》是南宋著名词人陈允平的杰作之一,以西湖的"南屏晚钟"为题,将暮色中的江景和钟声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赤阑桥畔斜阳外”描绘了夕阳下湖边的景色,接着写到的“临江暮山凝紫”则是通过色彩来展现江面的宁静与深沉。接下来描述的“戏鼓才停,渔榔乍歇”意味着喧嚣的声音渐渐消失,世界重归寂静。
而后,诗人用“一片芙蓉秋水”描绘出秋日江水的美景,紧接着用“余霞散绮”表达晚霞的美丽景象。接着进一步展开想象,“正银钥停关,画般催舣”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湖上泊船的景象,同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下阕中,诗人提到苏东坡的诗句和他对于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诗人借助于“翠微楼上月”这样的描绘,勾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他接下去写的“御苍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更强调了世事沧桑之感。
随后,诗人进一步通过对黄昏和夜色的描绘,深化了对自然景色的感知。他用“有眠月闲僧,醉香游子”来表现出夜晚宁静的氛围,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鹫岭啼猿,唤人吟思起”更是借猿猴的啼叫表达了内心情感的波动。
整首词由近及远、由实入虚,将暮色中的江景和钟声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齐天乐(西湖十咏·南屏晚钟)》是宋代诗人陈允平创作的著名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60年至1279年。这个时期,宋朝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和内忧外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然而,在杭州西湖一带,仍然保持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在这个时期,陈允平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担任过临安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等职,后因遭排挤而辞官回乡。他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民间疾苦也有着深切的关怀。
南宋时期的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创作。南屏山是西湖的著名景点之一,山上有佛寺钟声,每逢傍晚时分,钟声悠扬,景色如画。陈允平在游览南屏山时,被这美丽的景色和庄严的钟声深深打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