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暮登太白

标题包含
秋暮登太白
飘飘短褐袍,倚杖立金鼇。 桥束溪流急,树增山势高。 白云连海峤,黄叶满亭臯。 落日西风恶,尘埃两鬓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穿著轻便的短袍,手拄拐杖站在金鼇上。 桥梁将小溪紧紧束缚,使得水流湍急;树木增加了山的威势,使山势显得更加高大。 白云连接著远处的海岛,黄色的树叶铺满了亭子和周围的草地。 夕阳西下,秋风刮起,吹起了尘土,落在我的双鬓之上。
去完善
释义
《秋暮登太白》注释如下: 1. 飘飖:飘摇不定;飘荡的样子。 2. 短褐:指古代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 3. 金鼇:也称“金鳌”,传说中神龟名,这里指代山。 4. 桥束溪流急:谓桥横跨水流,使溪水变得湍急。 5. 海峤:即海市,海市蜃楼。古人误认为是仙人的居处。 6. 亭臯:亭阁水边高地。
去完善
赏析
《秋暮登太白》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五言律诗。诗人以秋日黄昏时分登上太白山为题,表达了自己孤独、忧虑的心情。 首联“飘飘短褐袍,倚杖立金鼇”描述了诗人的穿着和所处的环境。他身穿飘动的短衣,倚着杖站在金色的山顶。这两句展现出诗人在山巅的孤独身影,传达出他在高处望远的情怀。 颔联“桥束溪流急,树增山势高”描绘了山间溪水和树木的景象。桥上流水湍急,树木则增加了山势的高峻。这种对比突显出大自然的壮观与生命的力量,为下文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铺垫了环境背景。 颈联“白云连海峤,黄叶满亭臯”进一步描述了山间景色的变化。白云连接着海边的山岭,黄叶子则覆盖了山下的亭子和堤岸。这里以白云象征远大的理想,黄叶则暗示岁月的流转。 尾联“落日西风恶,尘埃两鬓毛”转向诗人自身的感受。在落日的余晖和西风的吹拂下,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自己的老去。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在晚年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暮登太白》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抒发个人感慨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允平经历了南宋王朝的兴衰。他早年曾入仕为官,但由于政局动荡,多次被贬谪。在这期间,他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秋暮登太白》正是他在游览太白山时所创作的。 南宋时期,国家分裂,北方领土丧失于金国,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往往通过山水诗来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陈允平也不例外,他在《秋暮登太白》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