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车及舆
跚跚以出,轧轧以趣。
山攃浅草,溪滔深蒲。
在我窝兮不可伤,竹竿潗潗桐油香,遮雨遮风遮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慢慢地走出来,踏着节奏前行。
山间的浅草被踩过,小溪旁的深蒲被拨动。
在我窝里不能有伤害,用竹竿挂着桐油伞,遮挡雨水、微风和夕阳。
去完善
释义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车及舆》王质
1. 蹒跚: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2. 轧轧:拟声词,形容车轮行驶的声音;
3. 攃:摩擦的意思;
4. 滔:冲刷的意思;
5. 浅草:低矮的草地;
6. 深蒲:茂密的蒲草丛;
7. 窝:这里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8. 不可伤:意指这个地方不受伤害;
9. 潗潗:形容煮东西时的沸腾状态;
10. 遮雨遮风遮夕阳:意指住所可以抵御风雨和阳光的侵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车及舆》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全诗以山村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山景、溪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跚跚以出,轧轧以趣。”描述了诗人缓慢地走出家门,沿着乡间小路前行,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山攃浅草,溪滔深蒲。”通过对比山景与溪水,展现了乡村风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里的“攃”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势起伏的动态美,而“滔”字则表现了溪水的流动和生命力。
“在我窝兮不可伤,竹竿潗潗桐油香,遮雨遮风遮夕阳。”这三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他将自己的居所比喻为避风遮雨的港湾,表达了对自己乡村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遮雨遮风遮夕阳”,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质(1135-1189)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然而仕宦并不顺利,终生不得志。《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车及舆》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5-1162),正值南宋与金朝关系紧张,战乱频发之际。
在这个时期,王质因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而受到朝廷的赏识。然而他并不愿意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因此在仕途上始终未能有所作为。他曾多次辞官归隐,但最终还是被任命为赣州知州。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治理地方,整顿吏治,关心民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赞誉。
同时期,金兵南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家形势,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学为国家效力。然而王质却因官场黑暗而心灰意冷,逐渐远离政治舞台。在《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车及舆》这首诗中,他以华阳窝(即隐居地)为背景,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