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岳州雪夜弹琴
冻云留雪消较迟,干风飕飕时一吹。
原野惨淡看不宜,饥乌愁绝噤寒鸱。
饱死帐下羊羔儿,灞桥寂历久无诗。
谁欤凝香清梦回,玉山半侧瘦藤支。
意行髣髴鹤氅披,画堂五丈闲朱旗。
胡床冷月浸元规,膝上素弦呵手挥。
木声正与丝声比,避君三舍高渐离。
忽然曲终雪满衣,洞庭水涌鱼龙知。
急麾颓魄鞭倾曦,吾声岂与肃杀期。
不然持此将安之,折胶无续指无医。
我亦从君妄听奚,雪中作操终何为,古有履霜思伯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云雾中积雪消融缓慢,干燥的风时不时地吹拂着。
荒野看起来一片凄凉,饥饿的乌鸦和寒冷的猫头鹰都感到极度悲伤。
在军营里享用丰盛的美食,长安灞桥边寂静无声,很久没有听到诗歌了。
是谁在这寒冷的夜晚如梦幻般地凝结出香气?那是蓝田半山的消瘦山藤。
仿佛穿着鹤氅行走在画中,华美的画堂前空无一人的红色旗帜。
坐在胡床上望着冰冷的月光映照在眼前,用手温暖膝盖上的琴弦。
树木的声音正好与丝竹之音相比拟,避开你三舍之高渐离(注:隐喻)。
突然间曲子结束,雪花洒满衣裳,洞庭湖水波涌动,鱼龙皆知。
急忙指挥疲惫的月亮催促太阳升起,我的声音怎会和肃杀的季节相约?
不然的话,拿着这乐器我将要去哪里呢?指尖断裂没有医生可以救治。
我也随你一同妄自聆听,雪中舞动究竟为了什么?古人踏霜思伯奇(注:隐喻)。
去完善
释义
冻云留雪消较迟:冻云,形容寒冷天气中的阴云;消较迟,指雪消融的速度较慢。这里描述了冬天寒冷的天气,雪不易融化的情况。
干风飕飕时一吹:干风,干燥寒冷的北风;飕飕,形容风声。这句话描绘了寒风不时吹来的景象。
原野惨淡看不宜:原野,田野;惨淡,暗淡无光;看不宜,指看起来不适宜。这句说田野在暗淡的光线下显得不适合观看。
饥乌愁绝噤寒鸱:饥乌,饥饿的乌鸦;愁绝,极度忧愁;噤寒鸱,指因寒冷而闭嘴的猫头鹰。这句话描绘了严寒中饥饿的乌鸦和受冷的猫头鹰的痛苦情景。
饱死帐下羊羔儿:帐下,军营里;羊羔儿,小羊。这句是说军队帐篷下的小羊生活得还不错。
灞桥寂历久无诗:灞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桥;寂历,寂静;久无诗,指长时间没有优美的诗篇出现。这句话描述了灞桥周围的寂静,以及很久没有出现过动人的诗篇。
谁欤凝香清梦回:谁欤,表示疑问;凝香,凝聚香气;清梦,清静的梦。这句是在问是谁在凝聚香气之后从清静的梦中醒来。
玉山半侧瘦藤支:玉山,代指美丽的山景;半侧,半边;瘦藤支,形容消瘦的藤蔓支撑着。这句话描绘了美丽的山中景色,其中消瘦的藤蔓支撑着山景。
意行髣髴鹤氅披:意行,随意行走;髣髴,仿佛;鹤氅披,指披着鹤毛做的衣服。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行走过程中仿佛穿着用鹤毛制成的衣裳。
画堂五丈闲朱旗:画堂,装饰华丽的房屋;五丈,形容房屋高大;闲朱旗,指悠闲的红色旗帜。这句话描绘了华丽房屋前的红色旗帜随风飘动的场景。
胡床冷月浸元规:胡床,古代的交椅;冷月,寒冷的月亮;浸元规,指浸湿元规的鞋子。这句话描述了坐在交椅上,寒冷月光浸湿了作者的鞋子。
膝上素弦呵手挥:膝上,膝盖上;素弦,指白色的琴弦;呵手挥,指通过哈气取暖来弹奏。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环境中,哈气暖手后在膝盖上弹奏乐器。
木声正与丝声比:木声,指弹击木质的声响;丝声,指弹击丝质的声响。这句话描述了两种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互比较。
避君三舍高渐离:避君,避开您;三舍,古代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高渐离,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这句话引用了高渐离的故事,表达出作者不愿与他人争胜的心情。
忽然曲终雪满衣:忽然,突然间;曲终,乐曲结束;雪满衣,指衣服上落满了雪。这句话描述了在演奏完乐曲后,突然间发现衣服上落满了雪的景象。
洞庭水涌鱼龙知:洞庭,洞庭湖;水涌,湖水上涨;鱼龙知,指鱼和龙都知道。这句话描绘了洞庭湖的水位上涨,鱼类和龙都感受到了这一变化。
急麾颓魄鞭倾曦:急麾,急忙挥手;颓魄,即将消失的月亮;鞭倾曦,指用鞭子抽打即将升起的太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留住即将消失的月亮,驱走即将升起的太阳的心情。
吾声岂与肃杀期:吾声,我的声音;肃杀期,指秋冬季节。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声音并不期待秋冬季节的到来。
不然持此将安之:不然,如果不是这样;持此,持有这个观点;将安之,将要到哪里去。这句话表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持有的观点将会去向何方。
折胶无续指无医:折胶,形容手指僵硬;无续,无法继续;指无医,指没有医生治疗。这句话描述了手指僵硬无法继续活动,且无法找到医生治疗的困境。
我亦从君妄听奚:我亦,我也;从君,跟随您;妄听奚,胡乱地听取意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愿意跟随您的意见,尽管这些意见可能是不合理的。
雪中作操终何为:雪中作操,在雪地里做体操;终何为,最终目的是什么。这句话询问在雪地里做体操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古有履霜思伯奇:古有,古代曾经有过;履霜,脚踩霜雪;思伯奇,思念伯奇。这句话引用古代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和张岳州雪夜弹琴》是元朝诗人陈杰的一首描绘雪夜弹琴的诗。首联“冻云留雪消较迟,干风飕飕时一吹”,以冻云、风雪开篇,点明了季节和天气特征,为整个画面营造了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颔联“原野惨淡看不宜,饥乌愁绝噤寒鸱”,描述了原野上动物的困境,揭示了严寒给大自然带来的压力。
颈联“饱死帐下羊羔儿,灞桥寂历久无诗”,通过对羊羔儿的哀怜和对古代诗人描写雪景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接下来两联,“谁欤凝香清梦回,玉山半侧瘦藤支”,描绘了琴师的优美姿态,以及他弹出的悠扬琴声。这种画面的刻画使人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又通过“意行髣髴鹤氅披,画堂五丈闲朱旗”,进一步展开了对琴师形象的神往,并在最后四句中,以“木声正与丝声比,避君三舍高渐离。忽然曲终雪满衣,洞庭水涌鱼龙知。”的精彩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琴师技艺的赞叹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在情感表现上,既有悲伤、忧虑,也有豪情壮志。诗句具有深厚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展现了陈杰作为一位元末明初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张岳州雪夜弹琴》是南宋诗人陈杰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宋金关系紧张,战乱不断,民生疾苦。
在这一年,陈杰经历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因家庭贫困,自幼努力读书,期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40岁才考中进士。此后,陈杰进入官场,历任多地官员。在他的任期内,他关心民生,体恤百姓,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同时间段内,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争频繁。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陈杰深感痛心。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忧虑。在这首《和张岳州雪夜弹琴》中,他通过描绘雪夜琴声的优美,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