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

标题包含
临江仙
两载绣衣频驻节,金莲曾印青苔。 匆匆归去寿琼杯。 曲终挥别泪,江上片帆开。 记得秋宵山吐月,酒酣同上层台。 杖藜何日解重来。 相思凭过雁,飞送一枝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适(1074年-1135年),字景伯,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洪适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母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女儿。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两年来,这位身穿华丽锦衣的使者频繁地驻留在这里,那莲花般的足迹在青苔上留下了痕迹。他匆匆离去准备庆祝长寿的宴会。当乐曲结束的时候,他在江边挥泪告别,一只小船渐行渐远。 我们仍然记得那个秋天的晚上,月亮从山中升起,我们一起喝得尽兴,然后登上观景台。那一天,我们拄着拐杖,期待着能再次相见。 那些思念之情,就依靠飞过的雁群来传达吧,它们会为你送上一枝梅花。
去完善
释义
1. 绣衣:古代指显贵者的服饰,这里借指官员的职务。 2. 驻节:官员在外地设置临时办公的地方,这里指的是洪适在此地任职两年。 3. 金莲:指莲花形的蜡烛,这里用来形容灯火辉煌的场景。 4. 青苔:生长于阴湿地方的植物,这里用来描述环境的幽静。 5. 寿琼杯:庆祝生日的酒杯。 6. 片帆:孤舟,这里用来表示离别的场景。 7. 秋宵山吐月:描绘出一幅秋天夜晚山中明月高悬的美景。 8. 酒酣:饮酒后微醉的状态。 9. 杖藜:手持拐杖的老人形象。 10. 解重来:期待再次相聚的时刻。 11. 过雁:路过的雁群,这里用来比喻传递消息的信使。 12. 一枝梅:代指梅花,这里用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南宋词人洪适的一首送别词。此词以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别离的哀愁。在整体风格上,这首词婉约清丽,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两载绣衣频驻节,金莲曾印青苔”两句描绘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绣衣”是指古代官员的华丽服饰,这里用来代指官员的身份。“金莲”则是古时候官员出行时乘坐的金莲轿子。这两句词意味着,在过去两年的时光里,两人曾多次相聚,共享快乐时光。同时,通过“金莲曾印青苔”这一细节描绘,暗示出他们欢愉聚首的频繁和热烈。 接下来“匆匆归去寿琼杯”表现了分别时刻的伤感。离别总是来得匆匆,即便是为了庆祝长寿而举杯,也难以掩盖词人心中的悲哀。其中,“琼杯”意指美酒,“寿”一词则意味深长,暗示着对友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在后续的描绘中,“曲终挥别泪,江上片帆开”将离别的场景渲染得如诗如画。一曲奏毕,挥手告别,泪水不禁滑落。远处的江面上,载着友人的船只缓缓驶离,渐行渐远。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离别的情态,表现出作者深沉的情感。 紧接着的“记得秋宵山吐月,酒酣同上层台”是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那是一个美好的秋天夜晚,两人兴致勃勃地登上山顶,共赏明月高悬的美景。此刻的回首怀念,愈发衬托出分别的凄凉。 “杖藜何日解重来”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但重逢的日子依旧未知,唯有将思念寄托于南飞的大雁,传递一枝花梅,聊表衷肠。词人以委婉的手法,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分隔两地的无奈,从而凸显出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词人洪适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兵南侵、靖康之耻等,这些都对当时的文人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洪适作为一名南宋官员,他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洪流而起伏。他曾在南宋朝廷担任过多个要职,但在政治上并未能取得显著成就。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临江仙》一词,正是洪适在这一时期的内心写照。他在词中表达了对自己宦途生涯的无奈和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在词的最后,他以“风吹柳花满店香”的景象来描绘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一景象既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