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盘洲杂韵上 菊澨

标题包含
盘洲杂韵上 菊澨
夕英色衰落,小摘尚盈襟。 错会离骚意,元无满地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适(1074年-1135年),字景伯,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洪适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母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女儿。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下时,花儿也渐渐凋谢;轻轻地摘下一些,依旧弥漫着它们的香气。它们并没有真正懂得《离骚》中的意境,更不用说要努力去寻找满地金黄色的果实了。
去完善
释义
1. 盘洲:指南宋时江南西路的南部地区。 2. 杂韵:指不同韵律的诗。 3. 上:此处的“上”表示诗的一部分,即第一首诗。 4. 菊澨:是诗中的地名,当在盘洲附近。 5. 夕英:这里指的是菊花的花瓣。 6. 离骚:屈原的长篇抒情诗,借描述自己的遭遇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7. 元:通“原”,原本的意思。 8. 满地金:形容菊花盛开时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盘洲杂韵上 菊澨》中,洪适描绘了菊花在秋天晚景中凋谢的景象。“夕英色衰落”形象地表现了菊花由绚烂到凋残的过程,突显出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小摘尚盈襟”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菊花的珍惜之情。 接着,洪适以“错会离骚意,元无满地金”抒发了自己对屈原的误解以及对自己从前执着的追求进行反思。这里的“离骚意”指代的是屈原以香草美人为象征的品质追求,而诗人却误以为菊花满地金代表着这样的品质。实际上,菊花并没有满地金般鲜艳华贵,而是自然、恬淡的象征。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菊花作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真正的美好并不是外表的金碧辉煌,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盘洲杂韵上·菊澨》是南宋诗人洪适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南侵,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洪适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因病辞官,退居故里,以诗酒自娱。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洪适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但他又无力回天。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盘洲杂韵上·菊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