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梦
天作闲愁催我老,夜长犹自怕天明。
日中料想先成梦,白上髭须数十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上天赋予我这闲暇的忧愁让我逐渐老去,漫漫长夜仍然害怕黎明来临。中午时分预料到自己会先在梦中度过,在晨光下看到增长的白发已有几十根。
去完善
释义
天作:指上天的安排。 闲愁:无谓的忧愁或莫名的烦恼。 催我老:使我加速老去。
夜长:指夜晚时间漫长。 犹自:尚且,仍然。 天明:天亮的时候。
日中:太阳在天空中央的时候,即中午时分。 料想:猜测,估计。 先成梦:首先进入梦境。 白上:变白,此处指白发的出现。 髭须:胡须。 数十茎:几十根。
去完善
赏析
《愁梦》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一首表达孤独和忧愁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鲜明的意象描绘出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
“天作闲愁催我老”,诗人将“闲愁”比喻为无形的压力,使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日渐衰老。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间的感慨。
“夜长犹自怕天明”,表达了作者在漫漫长夜的煎熬中,仍然害怕天明的到来。这种心情反映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痛苦。
“日中料想先成梦”,暗示了诗人白日里也常常沉浸在梦幻般的思绪之中,无法摆脱愁绪的困扰。
“白上髭须数十茎”,则通过描述自己的容颜变化,表达了诗人因忧虑而导致的年华老去。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又展现出他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愁梦》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思的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时期(1190-1194年)。此时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北方金国势力逐渐壮大,边境矛盾尖锐,国内政治腐朽、民生疾苦。
陈藻,一位才情横溢且关注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动乱不安的时代,亲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困苦和朝廷的腐朽。内心的忧愤使他将自身的哀愁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篇。
在《愁梦》一诗中,陈藻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切。他以梦境比喻现实,将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使诗篇在淡淡的哀愁中透露出深沉的忧国之心。这首诗既展现了陈藻作为文人的忧国情怀,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