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王推官正月十三日游戒珠寺竹轩诗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和王推官正月十三日游戒珠寺竹轩诗二首 其一
谁种筼筜翠扫天,拟将风月度流年。 当轩便是真如境,到岸何须般若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谁种植着翠绿的竹扫过天际,想要用清风明月的时光度过一年又一年。站在窗前就能看到真如一境界,到了彼岸何必需要智慧的船来渡呢?
去完善
释义
1. "谁种":指竹子是谁种植的。 2. "筼筜":是竹子的别称。 3. "翠扫天":形容竹叶的绿色如同在天空中打扫一样。 4. "风月度流年":用风和月亮的形象来描绘时间流逝的过程。 5. "当轩便是真如境":表示在竹轩之中就能感受到佛家所说的真如境界。 6. "到岸":佛教用语,比喻通过修行达到涅槃的境界。 7. "般若船":般若,佛教智慧的意思,这里是借用船只的概念来形容获得智慧的途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谁种筼筜翠扫天”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竹子的来源,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接下来的“拟将风月度流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借助竹子的高洁气质,度过美好时光的心愿。接着的“当轩便是真如境”和“到岸何须般若船”进一步展现了竹子带来的超脱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静的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竹子深深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十三日,诗人慕容彦逢受邀游览戒珠寺的竹轩,不禁感慨万分,遂创作了《和王推官正月十三日游戒珠寺竹轩诗二首 其一》这首诗。此时正值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慕容彦逢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与朋友共度良辰美景的喜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他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品质和傲然风骨,寓含着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的期许。此外,诗中还流露了对宁静致远的生活向往,以及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 纵观慕容彦逢的一生,他在官场多年,虽历经曲折,但始终坚守信仰,勤奋尽责。这首诗正是他在面对人生起伏时,对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