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二月初四夜同吴资深陈明叔宿观山

标题包含
十二月初四夜同吴资深陈明叔宿观山
一源何自发嵌空,漱月流风昼夜中。 故有松声杂清越,独无梅影照玲珑。 乡人但说观山寺,客子深怀太史公。 好事陈吴不易得,冒寒襆被肯来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首诗歌赞美了自然景观之美和人们对于诗酒好友的向往之情。现将其译为优美的现代白话: 一股清泉从何涌出,在日夜中洗刷着月光和微风。 所以有着松涛的声音混杂着清澈的声音,唯独没有梅花的影子映照着精巧玲珑的景象。 当地的人只谈论观赏山寺的景色,而旅人则深深怀念着太史公。 想要聚集陈、吴这样的好朋友是不容易的,顶着严寒裹上被子也愿意一起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一源:指水流的源头。 2. 发:流出。 3. 嵌空:山谷,此指观山所在之处。 4. 漱月:洗刷月亮,此处形容水声如洗刷月亮般清脆悦耳。 5. 流风:流动的风。 6. 昼夜中:指在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中。 7. 故有:因此有。 8. 松声: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 9. 杂:夹杂。 10. 清越:清澈响亮。 11. 但说:只说。 12. 观山寺:指位于观山的寺庙。 13. 客子:离家在外的人。 14. 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此处以司马迁代指文人墨客。 15. 好事:指热爱山水美景、乐于游历的人。 16. 陈吴:指此次一起游玩的陈明叔和吴资深。 17. 冒寒:冒着寒冷的天气。 18. 襆被:用包袱包裹被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十二月初四夜同吴资深陈明叔宿观山》,作者是南宋诗人赵蕃。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观山的风貌和夜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联“一源何自发嵌空,漱月流风昼夜中”描述了观山的独特景观。“一源”指的是山间的一条溪流,它从何而来,源于何处,给人一种神秘感。而“发嵌空”则形象地描绘了这条溪流穿越山谷、石缝的景象。同时,“漱月流风昼夜中”写出了溪水在月色映照下流淌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颔联“故有松声杂清越,独无梅影照玲珑”进一步渲染了观山的氛围。松树摇曳发出的声响,与溪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然而,此时梅花还未开放,所以看不到梅花的倩影。这里的“清越”和“玲珑”分别形容松声和梅影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颈联“乡人但说观山寺,客子深怀太史公”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乡人但说观山寺”表明观山在当地很有名气,吸引了众多游客。而“客子深怀太史公”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在这里,诗人以太史公(司马迁)自喻,表现了他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尾联“好事陈吴不易得,冒寒襆被肯来同”是对友人的赞美。诗人认为与陈明叔、吴资深这样的好友共度良宵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冒寒襆被”意味着在寒冷的夜晚,他们愿意冒着严寒来陪伴彼此,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十二月初四夜同吴资深陈明叔宿观山》,由南宋诗人赵蕃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十二月,也就是十二月初四的夜晚。 这个时期,赵蕃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北宋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并成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受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努力在学术上寻求突破,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期,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当时的南宋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政治腐败、军事疲弱,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