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灵寿杖寄汪内翰
一枝灵木坚多节,千里逢人寄永州。
赐出汉宫尊子夏,封当大县庆邳侯。
衡山云散迎归骑,湘浦春晴更顺流。
欲往从公无羽翼,请携上座别愚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段顽强的神木,坚韧多节,流传千里寄托着深深的思念。它曾被赐予贵人,尊贵如子夏,又曾受封诸侯,荣耀无比。它见证了衡山的云散和湘浦的春晴,也期待着能有人陪它一起游历。如果想要与这段神木为伴,就带上愚丘去追寻吧。
去完善
释义
1. 灵木:指长寿的树木,此处是比喻灵寿杖。
2. 多节:形容竹子或树木有很多分支,这里指竹杖有很多节。
3. 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
4. 子夏:名公孙丑,字子夏,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因封地于邳(今江苏邳州),故称邳侯。
5. 大县:指地位显赫的县令。
6. 衡山:位于湖南中部偏东地区,是中国五岳之一。
7. 归骑:指返回故乡的旅程。
8. 湘浦:湘江边,此处指湖南省一带。
9. 上座:在佛教中,上座是指禅宗的首席僧人,这里是作者自谦之词。
10. 愚丘:愚公,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老人,因为家门前的两座大山阻碍出行,所以决定移山。这个故事象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写给他的朋友汪内翰的一首诗。诗中,他以灵寿杖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首先,诗人以“一枝灵木坚多节”开篇,用灵寿杖的形象来形容友情的坚定与珍贵。接着,诗人通过“千里逢人寄永州”来表达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诗人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将友情比作灵寿杖,传达出他对友情的珍视。
其次,诗人以“赐出汉宫尊子夏,封当大县庆邳侯”来赞美汪内翰的高贵品质和才华。这里的“汉宫”和“大县”都是比喻,表达了汪内翰的地位和声望。而“尊子夏”和“庆邳侯”则是诗人对汪内翰的赞美之词,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接着,诗人以“衡山云散迎归骑,湘浦春晴更顺流”描绘了汪内翰归来的情景。这里的“衡山”和“湘浦”都是指湖南一带,而“云散”和“春晴”则象征着阴霾散去,阳光明媚的日子,表达了诗人对汪内翰早日归来的期待和祝愿。
最后,诗人以“欲往从公无羽翼,请携上座别愚丘”结束全诗。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汪内翰的愿望,但由于没有翅膀而无法实现。于是,他恳请汪内翰带上他,一起离开这愚昧的地方。这里的“愚丘”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嘲,也是他对汪内翰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灵寿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汪内翰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汪内翰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他早日归来的期待和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以灵寿杖寄汪内翰》,是由南宋著名诗人朱翌所创作的。诗中的“灵寿杖”是指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手杖,象征着健康长寿。汪内翰则是朱翌的朋友,也是一位文坛巨子。这首诗是朱翌在他人生的晚年时期所作,此时他已经退居乡里,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
在南宋时期,文人墨客们往往会在乡村田园之间寻找心灵的寄托,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境界。朱翌也不例外,他在自己的家乡江西庐山附近居住,闲暇之时便会探访名山古刹,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交流心得。因此,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朱翌在表达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首诗中,朱翌以灵寿杖为寄托,表达了对汪内翰的深厚友谊和祝福。他希望汪内翰能够像他一样,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同时,朱翌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不满和无奈,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环境的恶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