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英上人游紫霄观戏述短歌

标题包含
与英上人游紫霄观戏述短歌
野水随路曲,东风得木鸣。 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荣。 茂桑高既条,细草亦丛生。 眷言云外士,及此尘中行。 南临大陂出,波面与心平。 道旁古精庐,黄茅间荆榛。 会集倾远村,裳衣自鲜明。 银钗插山丹,歌笑喧嘤咛。 何以劳比邻,粔籹杂餦饧。 去年谷不饱,白骨今纵横。 等为造化役,未究悲忻情。 归来日已夕,旧径成沟坑。 大车者谁子,不寐方宵行。 死魂未满眉,擿埴将安程。 感此良自哂,抱谷非鹂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与英上人游紫霄观戏述短歌》的注释如下: 1. 紫霄观:道教宫观名,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地方的某处道教宫观。 2. 野水随路曲:形容山水景色自然宜人。 3. 条:枝条。 4. 南临大陂出:大陂,指大的池塘或湖泊;出,出现。 5. 道旁古精庐:精庐,指寺庙或道观;这里指路边的一座古老道观。 6. 糵米:做糕点的材料。 7. 粔籹:一种用麦芽糖做的古代甜品。 8. 饱:吃饱饭。 9. 白骨今纵横:形容战乱或者饥荒造成的惨状。 10. 大车者谁子:大车,古人用牛拉的大车;这里可能指路上看到的情景。 11. 擿埴将安程:擿埴,指迷路;安程,安排行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与英上人游紫霄观戏述短歌》是南宋诗人叶适的作品,描绘了在春天的田野里游玩的情景。诗歌开篇以“野水随路曲,东风得木鸣”两句写出春天的气息,随着曲径通幽,所见景色愈发美好,如“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荣”所示。随后笔锋转接对沿途风景的描绘,显现出一副生机盎然的画卷。 诗人继续刻画同行的僧侣、路边古老的寺庙,以及与村民的交流。可见人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欢愉地聚集在一起,共享宁静的生活。紧接着,诗人感慨去年的饥荒导致了悲惨状况,提醒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忘关心身边他人的困苦。 全诗最后以暮色降临,诗人结束一天的游历,踏上归途的场景收尾。这一部分内容如同一个戏剧性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英上人游紫霄观戏述短歌》是南宋著名文人叶适在公元1174年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宋金对峙,战争频发,国家形势紧张。然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间信仰也十分活跃。在这个背景下,叶适与英上人一同游览了紫霄观。 作为南宋文坛的领袖之一,叶适在当时已颇具盛名。他才华横溢,曾受到皇帝召见,后被任命为吏部侍郎。但在政治生涯中,他因直言不讳,多次被贬职。尽管如此,叶适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致力于学术研究,提倡儒家伦理道德,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在这次与英上人的游览过程中,两人共同探讨佛家思想,游览道教胜地紫霄观,从中领略到宗教信仰给人们带来的心灵慰藉。叶适以短歌的形式记录下这次旅行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