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欣
伯牙家有焦尾琴,朱弦长挂窗壁阴。
出大都邑初何心,直为钟期旧知音。
玉轸调罢不自禁,声谐匏土革木金。
试弹一曲万籁瘖,动荡南风鼓精祲。
长养余恩到鱼禽,齐娥赵女秋夜砧。
怨入离鸾别鹤声,转调忽落思归吟。
元亮归欤故丘林,粉黛候门玉差参。
卓氏心挑泪空淫,铁脚岂受魔女侵。
抚玩无弦喜不任,羲皇遗意弦外寻。
阿舒阿宣立森森,大孙倚膝小捉衿。
上百千寿酒再斟,烂醉欲眠不脱簪。
大槐宫里无升沉,醒浮烟浦登云岑。
高山流水吊古今,墨子从今突长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伯牙家里有把焦尾琴,红色的琴弦常挂在窗户旁阴暗处。
当初离开大城市有什么想法呢,只是为了寻找过去的知音钟期。
用玉制作的琴码调好音后,难以自制地弹奏起来,声音和泥土、植物、金属和谐共鸣。
试着弹奏一曲,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就像南风在鼓动着生命的气息。
这音乐滋养着鱼类和鸟类,让齐国的女子和赵国的女子们能在秋天夜晚的砧板上找到慰藉。
有时候音符像离鸾和别鹤一样充满了哀怨,忽然转变调子,就像在想念故乡。
陶渊明的灵魂似乎回到了他的乡村故里,那些等待着的美丽女子们都如同未上妆时一样清纯。
卓文君的心跳加速,泪水满溢,但坚韧的铁脚是不会受到恶魔般的诱惑侵犯的。
抚弄无弦琴让人欣喜不已,似乎可以从中探寻到远古的气息。
孩子们如阿舒、阿宣般茁壮成长,大孙子靠在膝边,小孙子拉着衣襟。
数百杯寿酒再次斟满,烂醉如泥却不愿脱去头上的簪子。
在大槐宫里没有升迁和沉沦的忧虑,醒来就能看见烟雾弥漫的水面和云端的山峰。
高山的流水寄托着对古人的悼念,墨子的智慧在今天依然熠熠闪光。
去完善
释义
1. 伯牙:古代著名的音乐家。
2. 焦尾琴:伯牙家中的一种名琴,传说其取材自烧焦的梧桐木。
3. 朱弦:红色的琴弦。
4. 大都邑:大城市。
5. 钟期:即钟子期,与伯牙同为古代著名的音乐爱好者,被称为“知音”。
6. 玉轸:指琴弦的轴。
7. 调罢:弹奏完毕。
8. 声谐:声音和谐。
9. 匏土革木金:分别指用匏瓜、泥土、皮革、木头、金属制作的五种乐器。
10. 万籁瘖:形容音乐之声使其他声音都沉寂下来。
11. 南风:指南方的音调。
12. 鼓精祲:激发精气。
13. 长养余恩:意为音乐的余音长久地滋养万物。
14. 齐娥赵女:指古代著名的美女。
15. 秋夜砧:秋天的夜晚,妇女们在河边捣衣的声音。
16. 离鸾别鹤:指离别时的哀伤之情。
17. 转调:改变曲调。
18. 忽落思归吟:忽然间流露出思乡的情绪。
19. 元亮归欤:陶渊明字元亮,诗句意味着陶渊明的回归故里。
20. 粉黛候门:指美人们等待诗人回家。
21. 玉差参:形容女子美丽的容颜。
22. 卓氏:西汉时期的卓文君,以美貌著称。
23. 铁脚:比喻坚定的心志。
24. 魔女:指诱惑人的女子。
25. 抚玩无弦:意思是即便没有琴弦也能感到快乐。
26. 羲皇遗意:指远古时期人们质朴的生活方式。
27. 阿舒阿宣:指诗人自己的孙子们。
28. 上百千寿酒再斟:意思是为长寿而喝酒庆祝。
29. 烂醉欲眠:指喝得烂醉如泥,昏昏欲睡。
30. 大槐宫里:指自己淡泊名利的心态。
31. 升沉:指地位的升降。
32. 醒浮烟浦:指诗人在酒醒之后漫游江边。
33. 登高山水吊古今:通过游览山水来缅怀古人。
34. 墨子从今突长黔:赞美诗人学问的高深。
去完善
赏析
《载欣》这首诗描绘了音乐、人生及哲学的多重境界。诗人曾丰以伯牙与钟期的故事作为引子,借古琴弹奏的旋律展开了一场精神世界的探讨。首先,诗人通过“玉轸调罢不自禁”传达了音乐的感染力,赞颂了其如金石之声的美妙旋律。随后,“试弹一曲万籁瘖”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音乐对于世界的影响,好似南风鼓动着天地间的精华。紧接着,诗人将音乐与自然相联系,通过“长养余恩到鱼禽”和“齐娥赵女秋夜砧”,呈现了一幅声色俱佳的画面,展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
而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转换视角,由音乐转入人生哲学的思考。先是对元亮(陶渊明)归隐山林的生活表示向往,接着提及卓氏(孟光)的心仪对象并非普通的女子,暗喻了诗人心中正直无私的品质追求。后半段则以阿舒、阿宣、大孙等人的生活情景为铺垫,表明即使生活困顿,也能保持心灵的喜悦。最后则用“大槐宫里无升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浮沉的豁达态度,并以墨子突长黔的典故结束全诗,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载欣》是南宋著名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0年,当时南宋正处于相对和平时期。
曾丰(1142-1226),字幼度,号樽斋,南宋文学家、政治军事家。他曾担任监察御史、江西转运判官等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而辞官回乡。在这首《载欣》诗中,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曾丰刚刚辞去了官场职务,回到家乡浙江衢州。这段时间内,南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皇帝和权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曾丰因不愿卷入权力斗争,选择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生活。他在诗歌中以田园为背景,通过描述乡间的自然风光和农事活动,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