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山孙元济建阁江濒以馆往来士大夫余取韩文公瞰临眇空阁之句题以眇空赋三绝句 其二
未惯观空空可观,更参向上一机关。
大通与我合为一,眼自有余空自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太习惯观看这片空旷的地方,但还能继续探索更深层的奥秘。
我的内心与万物融为一体,眼睛所看到的广阔天地似乎还剩下一些空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妙山:山峰名,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2. 孙元济:南宋文人,曾任秘书省正字等职,与曾丰有交往。
3. 江濒:江边,靠近江水的地方。
4. 韩文公:即韩愈,唐代文学家,谥号“文公”。
5. 瞰临眇空阁:指韩愈在《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中的诗句:“瞰临渺空阁,昼卷四窗帷。”意为从高处俯瞰空旷的楼阁。
6. 机关:佛教用语,指禅机、佛理。
7. 大通:佛教用语,指达到彻底领悟的境界。
8. 悭:吝啬、小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一首咏物诗,题目中的“眇空”取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意为俯瞰高空。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视角和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首句“未惯观空空可观”,诗人表达了在初次观看空旷的景象时,发现这种景象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接着,诗人用“更参向上一机关”来强调这种景象的独特之处,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度思考。
“大通与我合为一”,这一句中,诗人将自己的视野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眼自有余空自悭”,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在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感悟,将眼中的空间和实际的空间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妙山孙元济建阁江濒以馆往来士大夫余取韩文公瞰临眇空阁之句题以眇空赋三绝句 其二》,作者为南宋诗人曾丰。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曾丰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两次科举不第,后因战乱辗转流离,直至晚年才在故乡江西泰和县担任县令。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在南宋初期,社会政治腐败、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曾丰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的作品往往以写实手法揭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反映民众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