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成小诗留子静兄
秋霜一夜到枯荷,奈此江南秋色何。
蕲君未作一成去,同听竹窗鸿雁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夜之间,秋天的霜冻降临到了枯萎的荷叶上,这个江南的秋天景色真是让人无奈啊。我想起了曾经的朋友还未离去,我们一起在竹窗旁聆听大雁飞过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戏成:即戏作,随意写成。
2. 小诗:指短小的诗篇。
3. 子静兄:苏轼的朋友。
4. 秋霜:秋天的霜露。
5. 枯荷:枯萎的荷花。
6. 奈此:面对这种情景。
7. 江南:长江下游地区。
8. 秋色:秋天的景色。
9. 何:感叹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10. 蕲君:指苏轼。
11. 一成:固定不变的。
12. 竹窗:竹子做的窗户。
13. 鸿雁:大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诗人以“秋霜一夜到枯荷”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到来时的景象:荷叶在寒冷的秋霜中枯萎,象征着生命的凋零。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伤,反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奈此江南秋色何”的美景。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他的朋友蕲君,他们一起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共享欢乐时光,共同聆听窗外竹子的声音和雁群的鸣叫。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成小诗留子静兄》是南宋诗人苏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初期,政治环境复杂,民族矛盾尖锐。
苏庠(1097-1173),字养直,号苏仙,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就显露出了文学才华。然而,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苏庠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他被迫离开家乡,辗转流寓各地,度过了多年的流离生活。这期间,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南宋名臣的李纲等人。
在南宋初期,政治环境复杂,民族矛盾尖锐。北方的南宋朝廷面临着金国的巨大压力,而南方的民间则饱受战乱之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希望保卫国家,恢复中原。苏庠也不例外,他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戏成小诗留子静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子静兄”指的是苏庠的一位好友,他们共同经历了这段动荡的岁月。在诗中,苏庠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们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互鼓励,共度难关。这也是这首诗歌所要传达的一种精神——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