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凫
白水满塘蒲荇青,野凫相对浴春晴。
背人飞去犹回顾,我已忘机莫浪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里满是清澈的水,水边长着绿色的蒲草和荇菜,野外的小鸭子在水中嬉戏,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中。
当一只小鸭子离开水面,背对着我飞走时,它还在回头看,仿佛在提醒我不要惊慌失措,扰乱这片宁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野凫:指野生水鸟;野鸭。
2. 白水:指清澈的水。
3. 塘:堤岸或堤坝。
4. 蒲荇:指水生植物,如菖蒲、荇菜等。
5. 浴春晴:在春天的晴朗天气中洗浴。
6. 背人飞去:指野鸭离开人们视线的时候。
7. 莫浪惊:不要无故惊慌。
去完善
赏析
王炎的《野凫》描述了一幅春天池塘的景象。诗的前两句“白水满塘蒲荇青,野凫相对浴春晴”描绘了春水满塘、蒲草与荇菜青翠的景色,以及在此环境中悠然自得地沐浴春光的野鸭。诗人以平静、和谐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在“背人飞去犹回顾,我已忘机莫浪惊”中,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野凫对人类的友好和亲近。当野凫飞离时,它还会回头张望,仿佛在告别;而诗人则以此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和谐且富有情趣,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凫》是南宋诗人王炎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5年,即宋宁宗庆元元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作者王炎作为一位关注民生、热爱自然的诗人,曾多次在江南地区游历,观察和记录自然景色和人民生活。
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当时的皇帝宋宁宗较为软弱,宦官当权,士大夫阶层则努力维护自身利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炎通过对野凫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