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干越亭
琵琶洲上人行绝,干越亭中客思多。
月满秋江山冷落,不知谁问夜如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寂静的琵琶洲上,行人稀少;而位于干越亭中的游客们则思绪纷繁。当月亮照亮了秋天的江山,显得格外冷清;而此时,却无人关心夜晚的时间是如何流逝的。
去完善
释义
1. 干越:古国名,即今江西地区。
2. 亭:供人休息或观赏的建筑物。
3. 洲:水中的陆地。
4. 人行绝:行人稀少。
5. 客思多:离别之情浓厚。
6. 月满秋江:指秋天的夜景。
7. 冷落:荒凉冷清。
8. 不知谁问夜如何:指深夜时分,无人关心时间和天气。
去完善
赏析
《宿干越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干越亭过夜时的所见所思。开篇两句“琵琶洲上人行绝,干越亭中客思多”,通过对比琵琶洲的寂寥和干越亭中的思绪涌动,展现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接下来“月满秋江山冷落”,则描绘了一幅秋月笼罩下的江山的凄清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的孤寂感。最后一句“不知谁问夜如何”,则表达了作者在这样寂静的夜晚,无人倾诉的无奈与孤独。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干越亭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夜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20年,正值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
作为诗人的施肩吾,他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也非常复杂。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因文才出众而被任命为地方官吏,但他对官场生活并不满意。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江南各地,体验了民间的疾苦,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宿干越亭》这首诗中,施肩吾以干越亭为背景,通过对水乡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水乡风貌和民俗风情。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关注和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