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愁曲
歌者歌未绝,愁人愁转增。空把琅玕枝,强挑无心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歌唱尚未停歇,忧愁的人却更加忧伤。徒然握着碧绿的树枝,勉强点燃没有情感的油灯。
去完善
释义
1. 施肩吾:唐朝诗人,与杜牧、张祜齐名。他的诗才横溢,既有民歌的朴素自然,又有文人诗歌的深沉雅致。
2. 《夜愁曲》:描绘夜晚的忧愁情绪的曲子,以歌声寄托心中的哀思。
3.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指代精致的乐器。
4. 强挑:勉强挑起。
5. 无心灯:比喻思绪纷乱,无法集中精神。
去完善
赏析
《夜愁曲》是一首抒写愁绪的诗。诗人以歌者的歌声和挑灯的动作来表现愁人的心情。“歌者歌未绝,愁人愁转增”,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旋律和愁人的心情之间的对比。歌声虽然美妙,但对于心中有愁的人来说,却只能加重其内心的负担。而“空把琅玕枝,强挑无心灯”则通过歌者和挑灯者的动作,强调了他们心中的无奈与无力。这里的“琅玕枝”指的是用来弹奏乐器的手指,表达了歌者在极力表演,却无法减轻愁人心中痛苦的意境。而挑灯的行为则代表了一种努力摆脱黑暗,寻找光明的愿望,却因“无心”而无法达到。这首诗通过对歌者和挑灯者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愁绪时,虽试图寻求慰藉却无法摆脱困境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愁曲》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
在晚唐时期,由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等原因,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施肩吾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许多抒发忧虑和悲愤情感的诗歌。
在这个时期,施肩吾的人生经历也很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注国家的命运。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夜愁曲》这首诗中,施肩吾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愁之情。他看到月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感受到月夜的孤独与哀伤。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