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端翁庙
端公碑石蔓萝扪,叹息双杉拔本根。
将略传家自忠显,侍儿枭首亦平原。
乘风飞去乾坤窄,踏月归来烟水昏。
往事不堪重回首,青灯黄卷照芳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端公碑上长满了藤蔓和杂草,令人感叹的是两棵巨杉拔地而起。将兵法术代代相传,家风自是忠诚显贵。即便是婢女,也是英勇豪杰,英勇奋战于平原之上。飘然如风,驰骋天地间;踏着月色而归,穿过烟波浩渺的水面,一切皆归于昏暗。往事难以回首,只有一盏青灯、一卷古籍照亮这芬芳的酒杯。
去完善
释义
1. 端公:即指汪端翁。
2. 碑石:墓碑。
3. 蔓萝扪:抚摸攀爬的藤蔓。扪,摸。
4. 双杉:这里是指汪端翁庙附近的古双杉树。
5. 拔本根:连根拔起。形容树的巨大和繁茂。
6. 将略:军事策略。
7. 自忠显:自己忠诚于国家而显露声名。
8. 侍儿:这里指的是汪端翁的侍女。
9. 枭首:斩首。
10. 平原:这里是指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曾以“负荆请罪”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知名。这里是比喻汪端翁侍女也懂得为国效力。
11. 乘风飞去:借助于风力飞翔。
12. 乾坤窄:天地间空间狭小。
13. 踏月归来:踏着月光归来。
14. 烟水昏:烟雾弥漫的水面。
15. 青灯黄卷:指读书人的清苦生活。
16. 芳樽:美好的酒杯。
去完善
赏析
《题汪端翁庙》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汪端翁庙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汪端翁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了端公碑石、双杉、将略、侍儿、飞去、归来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先,诗的开篇通过“端公碑石蔓萝扪”这一句,描绘了庙宇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接下来,“叹息双杉拔本根”一句,通过描述庙宇中双杉的拔地而起,表现出了英雄人物的豪气和威严。
然后,“将略传家自忠显”和“侍儿枭首亦平原”两句,分别赞美了汪端翁英勇善战的家风和他身边女性的刚烈之气。这里的“平原”是指汪端翁的部下平原君,他因为忠诚于主公而被誉为忠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忠诚品质的赞美。
紧接着,“乘风飞去乾坤窄,踏月归来烟水昏”两句,通过想象英雄的神勇形象,表现了汪端翁在战场上的英姿。这句诗通过对比“乾坤窄”与“烟水昏”的意境,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
最后,“往事不堪重回首,青灯黄卷照芳樽”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青灯黄卷”象征着知识的传承,表达了作者希望以文化的力量来照亮人们的前进道路。
总之,《题汪端翁庙》这首诗歌颂了英雄人物汪端翁的光辉事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许月卿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汪端翁庙》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许月卿于公元1234年创作的。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衰落,金朝的威胁日益严重,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许月卿以诗言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勇抗击外侮的先烈的敬仰之情。
许月卿一生宦海浮沉,曾多次担任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勤政廉洁,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然而,在宋金对峙的紧张局势下,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达了其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对时局的无奈。
汪端翁是南宋抗金英雄,他在南宋末年率领民众抵抗金兵侵略,英勇殉国。汪端翁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许月卿在汪端翁庙题诗,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为国家民族命运担忧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