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岩经楼
楼中图史澹炉墨,中有成都较艺文。
手泽存焉生旧感,心传妙处长新闻。
世科事业无如子,经学源流可致君。
祇恐校雠天禄阁,猿啼楼外满溪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楼房内描绘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包含了四川成都的艺术文学特色。通过这些遗留的手迹,我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怀旧之情,体会到了这些作品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世上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你在学术上的成就,你对经典的钻研和理解甚至可以影响皇帝。但遗憾的是,你现在可能还在图书楼进行校对工作,就像古代的学者在阁楼上认真读书,而窗外飘满了浓重的云雾。
去完善
释义
《寄题岩经楼》许月卿
【注释】:
1. 岩经楼:此处的“岩经”意指山中的经典书籍,即深山中的经书典籍。
2. 图史:图画与史书,泛指各种书籍资料。
3. 炉墨:书房的文房四宝。炉,香炉;墨,毛笔。
4. 成都较艺文:这是比喻说法,指的是在成都举办的文人雅集或者学术辩论活动。这里以成都代指举办此类活动的场所。
5. 手泽:指祖先或师长遗留下来的手迹或教诲。
6. 心传: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传授学问、心得等。
7. 世科:科举考试。
8. 无如子:比不上你。
9. 天禄阁:汉代藏书的楼阁,此处用来比喻珍藏图书的地方。
10. 猿啼:形容山中寂寞的景象。
11. 溪云:溪水和云彩,这里用来描绘自然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题岩经楼》,是许月卿为一座藏书楼所作。首句“楼中图史澹炉墨”描绘了岩经楼的内部陈设,图史琳琅满目,书卷味浓烈,展现出丰富的知识宝库的面貌。次句“中有成都较艺文”则是诗人在此探索交流学术的情景。二联“手泽存焉生旧感,心传妙处长新闻”意味着经过先贤亲手触摸过的图书,带来一种历史感和亲切感,同时在其中感受到了智慧的流传和新知识的发现。
颔联“世科事业无如子,经学源流可致君”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一种敬仰和期待。认为钻研经典可以使人成为治国之才,知识具有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价值。最后两句“祇恐校雠天禄阁,猿啼楼外满溪云”则以天禄阁的传说,暗示对学子读书态度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构思独特,情感真挚,令人陶醉于深厚的学识底蕴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岩经楼》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时期(1194年-1224年),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
许月卿,字太空,南康(今江西南康市)人。他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以儒家经典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许月卿在年轻时就已名声大噪,但其人生经历却充满曲折。他曾因为科场失利而远离官场,长期隐居于山林之中,潜心学问,与著名文人朱熹、杨万里等人保持密切交往。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逐渐失去北伐中原的信心和勇气,偏安江南一隅。虽然社会表面看似平静,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士气低落。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月卿选择了隐居山林,希望通过研究和传播儒家经典,引导人们关注道德伦理的建设,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