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家史君坤翁喜雨
临川鼓舞诵贤侯,闵雨皇皇祈有秋。
昨夜琅函奏霄汉,今朝玉粒雨平畴。
名亭应有东坡记,积粟可宽西顾忧。
我得顺流南浦去,商霖又是济川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江边鼓励诵读那些古代贤者的诗词,忧心忡忡地祈求有好的收成。
昨晚听你说起那琅琅书声如天籁之音,今天我看到雨润田野、五谷丰登的景象。
这有名气的亭子应该有苏东坡的碑记吧,储存粮食能缓解我们的忧虑。
我顺着南边的江流行走,看到生意盎然的田野就像济世之舟。
去完善
释义
1. 临川:指江西临川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区,孕育了王安石等著名文人。
2. 鼓舞:形容高兴的心情。
3. 贤侯:对郡县长官的尊称。
4. 闵雨:祈求降雨。
5. 琅函:借指美妙的诗篇或文章。
6. 霄汉:天空。
7. 玉粒:指庄稼丰收。
8. 平畴:田野。
9. 名亭:指苏洵题名的“六国城北亭”。
10. 西顾忧: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忧虑。
11. 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12. 商霖:商业界的友人。
13. 济川舟:渡江用的船。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临川家史君坤翁喜雨》,描述了诗人许月卿对临川地区干旱状况的关注和欣喜。在“临川鼓舞诵贤侯”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临川地区长官的赞誉,他祈求降雨并为此而努力。而在“闵雨皇皇祈有秋”中,诗人更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丰收的期盼。当终于等来甘霖时,诗人用“昨夜琅函奏霄汉,今朝玉粒雨平畴”来描绘雨后景象。诗人将收获的希望寄托在农夫的名声上,并用苏轼(苏东坡)的名亭典故为喻,表达出农人丰饶的愿望,同时,诗人也通过“积粟可宽西顾忧”来凸显丰收的可期。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开这里时的喜悦心情,留下一段关于自己的佳话,象征着他顺利地帮助临川地区度过旱情,就像一艘济川之舟。全诗形象生动,情感浓烈,充分展示了诗人关心民生、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川家史君坤翁喜雨》是南宋诗人许月卿所作。这首诗歌颂了史坤翁治理下的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仁政治国的赞美之情。许月卿生活在南宋晚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民生关怀和社会公正的追求。
在诗中,许月卿描述了春天降临时的欢愉情景:“东风吹破枝头雪,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里不仅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更传达出他对民生安宁的期望。接着,诗人用“老龙知时展尾麟”来比喻久旱逢甘霖的喜悦,表达对仁政善治的渴望。在这首诗歌背后,我们看到了许月卿作为一个南宋晚期的文人,对于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其民族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