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雨十一首 其五
都忘甲子不知老,三十六峰无限秋。
江水清兮鳞百丈,庐山高处稻盈畴。
尧时丙子寿星数,坡句许家仙岛洲。
自分吾生老耕钓,花瓢趁取日先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不知不觉间已经老去,庐山上三十六峰,每一处都有无尽的美景。江水清澈,河中鱼儿繁多,庐山高处稻田一片丰收的景象。尧舜禹时期是繁荣昌盛的时期,苏东坡的诗句描绘了许家仙岛的美景。我这一生大概会在耕田钓鱼中度过,手持花瓢采集米酒,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甲子: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六十甲子为一轮回,代表了六十年。这里指作者已经年迈,忘记了自己的年纪。
2. 三十六峰:指庐山的各个山峰。庐山有90多座山峰,此处用“三十六峰”来泛指。
3. 秋水:清澈的江水。出自《庄子·秋水》篇。
4. 鳞百丈:形容江水中游鱼的数量众多。
5. 高处:指庐山的山顶。
6. 稻盈畴:指稻田中稻谷丰收的景象。盈畴,满是田畴的意思。
7. 尧时丙子:尧舜禹时期的年代,这里用来表示很久远的时代。
8. 坡句:苏东坡的诗句。
9. 许家仙岛洲:指东坡诗句中提到的许家的仙境。
10. 自分吾生:我理解我的命运。
11. 老耕钓:指诗人晚年隐居田园的生活。
12. 花瓢:又称鱼篓,捕鱼用的竹器。
13. 日先篘:每日先行饮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上享受山水田园生活的情景。开篇两句表达了诗人忘却年龄、投身自然的境界,从“三十六峰无限秋”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热爱与欣赏。第三、四句“江水清兮鳞百丈,庐山高处稻盈畴”则以江水之清和丰收的稻田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第五、六句借尧时的故事与苏东坡的诗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安于农耕生活的心境,强调以积极的态度享受生活。整首诗情感深厚,景情交融,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月雨十一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许月卿创作的组诗之一。这首诗描述了江南地区梅雨季节的景色和农民劳作的场景。在诗歌中,诗人通过描绘连绵不断的雨水、乌云密布的天空以及农人辛勤耕耘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具体年代未详。
人生际遇:许月卿生活在南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他曾任县令等职,后因故辞官回乡。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艰辛,这使他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厚的同情。
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侵,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农民生活十分艰难。而江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又使得梅雨季节时常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许月卿在诗歌中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描绘,反映出了这个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