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黄先生
策马沙头值此翁,恐成鸿燕啬相逢。
归鞭亟指远峰碧,握手频看笑脸红。
淡月一帘清坐处,高风千载慨歌中。
渊源自昔崇师友,吴下应怜旧阿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骑马到了沙滩尽头的老翁,恐怕已经和远处的鸿雁擦身而过。扬鞭策马直指远方的山峰,彼此频繁地握手欢笑。月光下的一帘清谈之处,清风吹拂,感慨万千地歌唱古时的豪情。自古以来我们就崇尚师徒情谊,在江南之地应怜惜过去的自己。
去完善
释义
1. 策马:驾驭马匹前行。这里是指许月卿遇见黄先生时正骑着马。
2. 沙头:指沙漠地带。这里的“沙头”是借代,实际上描述的是环境荒凉的郊野之地。
3. 翁: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是对黄先生的尊称。
4. 恐成鸿燕啬相逢:形容与黄先生相遇的偶然性,如同鸿雁和燕子在广阔天地中偶然相遇一样。其中,“鸿燕”代表两种不同的鸟类;“啬相逢”意为很少见面或难得一见。
5. 归鞭:指的是许月卿骑着马准备离开。
6. 亟指:急切地指向远方。
7. 高风:高尚的风范。这里指的是黄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8. 慨歌:感慨激昂的歌曲。这里是说他们在谈论黄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崇高风范时情绪激昂。
9. 渊源自昔崇师友:指出从古代起人们就崇尚尊师重道的精神。
10. 吴下:泛指江南地区。
11. 应怜旧阿蒙:表示许月卿自愧不如,觉得自己学问还不够深厚。其中,“阿蒙”是许月卿的自谓。
去完善
赏析
《遇黄先生》是一首描绘与故人重逢的抒情诗。诗人许月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与黄先生的相遇、交谈以及共度的美好时光。
开篇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沙滩上骑马时遇到了黄先生,感叹自己就像鸿燕一样与他重逢。这里“鸿燕”一词象征着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与故人重逢的喜悦。紧接着,诗人用“归鞭亟指远峰碧,握手频看笑脸红”这两句描绘了他们重逢后的情景:两人亲切握手,脸上洋溢着笑容,显示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
接下来,诗人通过“淡月一帘清坐处,高风千载慨歌中”这两句赞美了黄先生的风度和品质。在这里,“淡月一帘”象征着恬静的环境,而“高风千载”则是对黄先生高尚品格的赞誉。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强调了黄先生的人品和才学。
最后,诗人以“渊源自昔崇师友,吴下应怜旧阿蒙”作结,表达了对黄先生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渊源自昔”是形容黄先生的学识渊博,而“崇师友”则意味着诗人对他尊敬至极。同时,“吴下应怜旧阿蒙”暗示了诗人认为自己与黄先生之间的差距,表现出谦逊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格调高雅,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遇黄先生》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64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灭亡、蒙古的崛起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许月卿的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创作这首诗时,许月卿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黄先生为引子,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他用“黄先生”来形容自己的朋友,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尊敬,也传达出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个时代,文人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许月卿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