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徽州赴建州
作牧文公父母州,考亭今又借邦侯。
来莫建山同仰止,去思歙水共长流。
贡茗莫淹千里守,和羹须是百花头。
暇日摩挲厅壁记,昔梁叔子后身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牧文公元老的故乡,今日又借助了邦国诸侯之力。
不必建立高山让人仰望,离去后思念之情如同歙水共同流淌。
进贡的香茗不要延误千里的守护,调和羹汤需要各种花朵的精华。
空闲时抚摸厅堂墙壁的回忆,那是昔日梁叔子的转世重生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作牧:指担任地方官。这里特指周徽州被任命为建州的知州。
2. 文公父母州:指尊重并爱护百姓的地方官。这里的“文公”指的是孔子的尊号,借用来说明周徽州像孔子一样关爱百姓。
3. 考亭:位于福建南平的一个地名,此处借指建州。
4. 邦侯:古代诸侯国的长官,这里指建州的行政长官。
5. 莫建山:位于建州的一座山,象征建州的地理特征。
6. 歙水:即新安江上游的河水,流经安徽、江西等地。这里以歙水代表周徽州治理下的百姓对他的思念之情。
7. 贡茗:指建州盛产的茶。这里用贡茗指代建州的名产。
8. 和羹:指做汤的方法。这里用和羹比喻官员治理国家的策略。
9. 百花头:指春天花朵盛开的时节,寓意国家繁荣昌盛。
10. 摩挲:抚摸的意思。
11. 厅壁记:指挂在衙门厅堂墙上的记事文章。
12. 昔梁叔子后身周:意指周徽州的才能品行与唐朝名臣梁叔鱼非常相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周徽州赴建州》,写的是送别周州牧上任的情谊。首联就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即将上任的官员的评价:他作为文公正直的父母官,现在又将前往考亭任职。这里以文公(即周文王)和考亭两处地名暗含赞美之意。颔联写作者希望他在任上得到百姓爱戴,离开后仍能被怀念。颈联则叮嘱其政务当及时办理,并为朝廷做出贡献。尾联提及曾与作者共事的一位前辈,暗示此人也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朋友的期许和鼓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周徽州赴建州》是南宋著名文人、教育家许月卿所作。许月卿是当时的江南名士,他在诗歌、散文、词曲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作品以雄浑豪放、悲壮激昂著称。此诗作于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时局严峻。
在许月卿生活的时代,正值金兵南侵,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关注国家命运,忧国忧民,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许月卿也身处这一历史洪流中,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这首诗的背景在于送别友人周徽州前往建州任职。在这首诗中,许月卿通过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他以生动的描绘和深远的寓意,展现了南宋末年战乱中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不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