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赵尉洞源泉

标题包含
题赵尉洞源泉
归去来词书印历,高风千载汝南评。 松间风影有地籁,林下炎天无水声。 行客诗魂同石瘦,主人心事共泉清。 明朝遮日长安去,君亦曹装趣上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月卿(1877年-1943年),原名许月楼,字云樵,号云鹤,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江南才子”。 许月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书法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返回去阅读那记录了岁月的书册,高尚的品质使汝南的评价得以流传千年。 松树间的风吹拂着影子,如同大地之声在回响,而树林之下炎热的天气却没有水流的声音。 远方的旅者与诗人的灵魂犹如石头一般坚韧,主人的心情却如泉水般清澈。 明天我们将启程前往长安,你在旅途中也会穿上装扮,一同向往那繁华的上京。
去完善
释义
1. 题:这首诗的题目是《题赵尉洞源泉》,“题”字在此意为诗歌的标题或主题。 2. 赵尉洞:此处的“赵尉”是一个古代官员的姓氏,而“洞源泉”则是指一股从地下涌出的清泉。 3. 归去来词书印历:这句诗中的“归去来”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组诗《归去来辞》的简称,整句意思是翻阅着陶渊明描述田园生活的诗篇,感受着他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4. 高风千载汝南评:这句话赞美了陶渊明高尚的品质,以及他远离世俗纷争,选择以耕种为业的生活方式。"汝南"在此可能指代陶渊明所在的地区,即今江西省上饶市。 5. 松间风影有地籁:这句描绘了松林间风声的画面,其中的“地籁”一词出自《庄子·齐物论》,用来形容大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6. 林下炎天无水声:这句意味着在炎炎夏日中,树林下的泉水依然清澈宁静,没有喧嚣的声音。 7. 行客诗魂同石瘦:这里的“行客”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游历过程中体会到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石瘦"源于唐朝杜甫的诗《佳人》中“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一句,形容诗人在游历中的心境。 8. 主人心事共泉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暗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清净。 9. 明朝遮日长安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这里,前往京城长安的心愿。其中“遮日”一词表示遮挡阳光的意思。 10. 君亦曹装趣上京:这句意味着诗人和朋友都要准备行装,踏上通往京城的路途。"曹装"即整理行装的意思,“趣上京”则表示急切地上京之意。
去完善
赏析
《题赵尉洞源泉》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山泉、松风、行人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宁静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 首联“归去来词书印历,高风千载汝南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通过提及东汉文学家崔瑗的“归去来辞”,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以及对赵尉洞清泉源头清静景色的认同。 颔联“松间风影有地籁,林下炎天无水声”,形象地描述了山泉周围的生态环境。风吹过松林产生的声响如同地下的天籁之音,炎炎夏日的树林之中泉水却静谧无声,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颈联“行客诗魂同石瘦,主人心事共泉清”,借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行走在路上的诗人将自己的诗情画意寄托于石头之上,而泉源主人则心事重重,仿佛他的心事如同泉水一样清澈可见。 尾联“明朝遮日长安去,君亦曹装趣上京”,表明了诗人即将离开这清幽之地前往京都长安。诗人告别友人,怀着一颗追求功名的心踏上征程,与友人在道别之际相互勉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赵尉洞源泉》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许月卿在闲居期间所创作的。诗中的“赵尉洞源泉”指的是当时江南一带的一处风景名胜。许月卿生活在南宋后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他在任官期间,关注民生,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后来因为政见不合,被贬谪到外地。在这段闲居的日子里,他游历江南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许月卿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满怀壮志地投身政治,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他在官场上遭受排挤,甚至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在这个时代,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使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与此同时,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月卿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深感责任重大。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呼吁人们关注国家的命运,共同抵抗外敌入侵,振兴民族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