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
明月亦清哉,清风绝点埃。
村童催睡去,野叟问禅来。
乐事赏心夜,清风明月梅。
夜深群籁静,猿鹤莫相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是如此清澈明亮,清风轻拂,没有一丝尘埃。村庄的孩子们被催促着入睡,而乡野的老人们前来寻问禅宗的真谛。在美好的夜晚欣赏快乐的事情,微风轻拂、月光皎洁和梅花相映成趣。深夜时分,万籁俱寂,猿猴和仙鹤不要相互猜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
2. 清哉:清澈明亮的样子。
3. 清风:微风,清爽的微风。
4. 绝点埃:一点儿尘埃都没有。
5. 村童:乡村的孩子。
6. 催睡去:催促入睡。
7. 野叟:乡村的老人。
8. 问禅:询问禅宗哲学的问题。
9. 乐事:愉快的、值得高兴的事情。
10. 赏心:使心情愉悦的事物。
11. 清风明月梅:清新的微风、明亮的月光和梅花。
12. 群籁:各种声音。
13. 猿鹤:猿猴和仙鹤,这里指猿猴叫声和鹤鸣声。
14. 莫相猜:不要相互猜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夜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歌以“明月”和“清风”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村童、野叟等人物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此外,诗中还提到了“赏心乐事”和“清风明月梅”,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最后,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寂静和动物的和谐共处,传达了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色》是元朝诗人许月卿创作的一首咏月诗。这首诗创作于元朝至顺年间(约公元1330年),当时许月卿已年迈,他因厌倦了官场的生活而辞官归隐,在故乡度过了晚年。
在元朝时期,由于蒙古族的统治,汉人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社会矛盾尖锐。许月卿作为汉人知识分子,对这一现象深感忧虑。他在《月色》中通过对明月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光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许月卿以月亮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他将月亮比作珍珠,比喻其明亮和高洁,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他通过描写月亮的升起和落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揭示了人们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