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其一
几日愁无雨,梦回闻雨声。 恰逢端午至,不觉和诗成。 惨淡疑天泪,滂沱吊屈生。 邦人云此日,阴感助阴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月卿(1877年-1943年),原名许月楼,字云樵,号云鹤,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江南才子”。 许月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书法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近日忧虑少雨,梦境中听到雨声。 正巧遇上端午节,不知不觉作成了诗。 天空暗淡如同泪水,大雨滂沱悼念屈子。 人们都说这天,阴气帮助阴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施州:今湖北省恩施市。 2.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古代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 3. 和诗:按照别人的诗歌体裁和韵脚创作诗歌。 4. 惨淡:暗淡无光,形容天气阴沉。 5. 滂沱:大雨倾盆的样子。 6. 吊屈生:悼念屈原的意思。 7. 邦人:指家乡的人。 8. 阴感助阴兵:民间传说认为端午节这一天阴气较重,容易遇到阴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其一》是南宋诗人许月卿所作。全诗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首联“几日愁无雨,梦回闻雨声”描绘了诗人连日忧国忧民,希望天降甘霖,终于在梦中听到了雨滴的声音。这里的“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雨水,更是诗人期盼的安抚民心的政策。 颔联“恰逢端午至,不觉和诗成”指出端午节的到来,激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这里的“和诗”指的是诗人根据蜀人李施州芾的原诗进行唱和的诗作。 颈联“惨淡疑天泪,滂沱吊屈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人将下雨的景象与楚国忠臣屈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这凄风苦雨仿佛是天公在为屈原而哭泣。这里的“吊”意为悼念、追怀。 尾联“邦人云此日,阴感助阴兵”则是诗人的联想。诗人想象国人在这阴郁的日子里,会感到有鬼神之力相助,共同抵抗外敌入侵。这里的“阴兵”是指传说中阴间之兵,这里借指民间抗击外侮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许月卿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端午节景象的诗歌。 许月卿生活在南宋晚期,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已经相当衰弱,民族矛盾尖锐。在外患压力下,他渴望南宋政府能够励精图治,挽救危局。然而现实情况却让他感到无奈和痛心,这也成为他后期诗歌的主要主题之一。 这首诗是他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传统的关注。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吃粽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然而在诗人的笔下,这些活动却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隐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