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乐亭
谁构新亭近翠微,似教陶令洽天机。
池光引月来簷庑,竹影疏风到客衣。
爱酒有时携玉斝,无弦聊自拂金徽。
人间乐事还能几,肯向良辰与物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建了一座新的亭子靠近翠绿的微山,似乎在教授陶渊明如何顺应自然的规律。
月光映照在水池上,照亮了屋檐和走廊;稀疏的竹叶在微风中摇曳,拂过客人的衣裳。
喜欢喝酒的时候就会拿着精美的酒杯,没有琴弦就随意弹奏金色的乐器。
人世间的快乐时光能有几次呢?我们怎么能错过美好的时光而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呢?
去完善
释义
《虚乐亭》:宋释道潜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虚乐亭的美景表达了享受当下、不违背自然的生活态度。
1.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2. 陶令:陶渊明。此处用他比喻诗人自己的隐逸生活。
3. 天机:自然的意趣和生机。
4. 池光引月:月光映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5. 簷庑(yán wǔ):屋檐和走廊。
6. 疏风:微风。
7. 爱酒有时携玉斝(jiǎ):有时喜欢喝酒,带着玉制的酒杯。
8. 无弦聊自拂金徽:没有弦的琴,但自己还是经常擦拭琴徽。
9. 与物违:与自然万物相悖。
去完善
赏析
《虚乐亭》是北宋诗人释道潜的一首描绘亭台景致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亭台、池塘、竹林等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享受。
首联写新建的亭子靠近翠绿的山坡,好像是为了让陶潜这样的隐士能够更好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里用“陶令”暗指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象,正是诗人所向往的。
颔联描绘了月光映照在池塘水面,洒满屋檐和走廊,风吹过竹林,拂动客人的衣裳。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夜晚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颈联写到诗人偶尔带着美酒,在没有琴弦的情况下,只好用手轻拂金色的琴徽。这里体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认为世间的快乐时光有限,应该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不与万物相违背。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虚乐亭》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道潜所作。释道潜生活在公元1045年至1102年之间,他的诗才横溢,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使得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机会去关注自然、抒发情怀。释道潜作为一位僧侣诗人,他一方面要遵循佛门的清规戒律,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对尘世的眷恋和关怀。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情感。
在《虚乐亭》这首诗中,释道潜通过描绘虚乐亭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风雅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超脱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