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飘泊岁月的两鬓已显出白发苍苍,故乡的那片秋色里,梧桐树也已经老去。大雁在新月之下栖息,江湖满载而归;燕子在斜阳时分告别,小巷和街道变得空空荡荡。落叶随着流水翻腾不定,菊花在西风之中失去主人。天地间的遗憾数不胜数,回想以前的龙山之行仿佛是一场梦。
去完善
释义
1. 万里飘零:指文天祥在各地奔波,离家乡遥远。
2. 两鬓蓬:形容头发散乱,表达出诗人的苍老和飘零之感。
3. 故乡秋色:写家乡的秋天景色。
4. 老梧桐:喻指故乡的树木已经老去。
5. 雁栖新月:比喻秋天的景象,大雁在新月时栖息。
6. 江湖满:指江河湖泊都充满了水。
7. 燕别斜阳:燕子在夕阳下飞翔,表示春天的离去,秋天的到来。
8. 巷陌空:巷子和田野都变得空旷,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受。
9. 落叶何心定流水:指落叶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无法自主。
10. 黄花无主更西风:黄花指菊花,更西风指西风吹来,黄花在风中摇曳,无主人照看,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孤独。
11. 乾坤遗恨:天地之间的遗憾。
12. 龙山:这里指的是文天祥参加重阳节宴会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重阳》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处境及感慨的诗歌。诗人以飘零万里、两鬓斑白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苍凉。通过“故乡秋色老梧桐”展示了一幅失去生机的画面,寄寓了诗人对故乡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中的“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两句,用鸿雁和燕子这两个象征离别的意象表现诗人身处困境的心境,凸显出生命的无常和悲哀。
接下来,诗人以“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其中“落叶何心定流水”表明,尽管落叶有意挽留流水,却无法改变流水东去的命运,象征着个体无法左右世事变迁。而“黄花无主更西风”则意味着即使有西风扶助,黄花也无法避免凋谢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哀伤。
最后,诗人用“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表达了家国之恨难以言表,回顾往事恍若隔世的沉痛心情。诗人将个人的流离失所和国家的灭亡紧密相连,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人文价值。总的来说,这首诗深沉悲壮,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身处险恶环境的坚韧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阳》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内容和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推测其创作背景。
文天祥,南宋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的特殊时期。在重阳时节,文天祥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心中感慨万分。因此,他借重阳这个传统佳节,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重阳》这首诗中,文天祥描述了重阳节时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与离乱的忧虑,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他在诗中写道:“菊花漫烂空庭晚,茱萸酒浓檐外香。行客暮秋无好梦,明朝关山又斜阳。”这里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独自度过重阳的心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蒙古大军的侵略,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忧心忡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保卫国家和民族。然而,他的愿望并未能实现,最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总之,《重阳》这首诗展示了文天祥在重阳佳节时的思乡之情和忧国之心,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状况。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文天祥诗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