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维二首
杨侯胸中万卷书,澜翻骚兴辄三闾。
文成素藁富柱腹,词有余锋须贾予。
俊逸谁追新轨辙,温纯端拟古璠玙。
我渐不作池塘梦,徒羡清沟愧濁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杨侯内蕴渊博学识,犹如滔滔江流起伏激情如屈子离骚。才情如水泻地,篇章华丽精深。他不仅辞藻丰满,更能传达出深刻的感情,就如同一个有才华的人,需要有人赏识和给予机会。他颇具独立见解,受人敬仰,品行高尚。我想我不能只做那种浑水摸鱼的梦,对他充满了敬畏之情,自叹不如。
去完善
释义
1. 杨侯:指唐朝诗人杨炯,其官至御史大夫,为“初唐四杰”之一。
2. 三闾:即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曾为楚国三闾大夫。
3. 骚兴:源于《离骚》的激情,这里借指诗人的激情与创作灵感。
4. 素藁:未经涂饰的原色草帘,这里用以比喻未经雕琢的原始诗稿。
5. 贾予:通过买卖得到别人的财物或力量,这里可理解为借用他人的才华。
6. 俊逸:才情出众,风度飘逸。
7. 温纯端拟古璠玙:形容品德高尚、纯洁如玉。
8. 池塘梦:源于唐代杜甫的诗句“汝忆畴昔寒亦醵,响深湓泽续清泠。当时不惹祖龙笑,直到于今歌绕梁。傥有华阴上士闻,果得新丰换糟糠。惜哉不得复见之,渔父鼓枻空岩旁!”(此诗句中的池塘指的是洛阳铜驼坊的一处水源)。
9. 清沟:清澈的水流,此处以喻自身的才华。
10. 浊渠:混浊的水流,此处用作对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公维才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情的自谦以及对杨公维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澜翻骚兴辄三闾”展现了杨公维诗词创作的才华横溢,犹如波澜翻滚的三闾骚人;而“文成素藁富柱腹,词有余锋须贾予”则形象地描绘了杨公维文采斐然,才情出众的形象。在赞美杨公维的同时,诗人亦以“俊逸谁追新轨辙,温纯端拟古璠玙”表达对杨公维才情的羡慕与敬仰。最后,诗人以“我渐不作池塘梦,徒羡清沟愧濁渠”表示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日渐淡薄,只能仰慕杨公维这样的才子,自己则自愧不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杨公维的深深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杨公维二首》是南宋诗人廖行之所作。廖行之生活在宋徽宗、钦宗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王朝逐渐走向衰落,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廖行之曾任新州司户参军,后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廖行之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对国家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当时北宋王朝内忧外患,国家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因此,他在诗中以杨公维为榜样,表达了对国家忠诚和为民造福的决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初年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人通过描绘杨公维的美好品质,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