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晴

标题包含
喜晴
十日江村烟雨蒙,晓来初快日升东。 挼莎蕉叶展新绿,纵臾榴花开晚红。 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浑在鸟声中。 披衣出户眄四野,好在良苗怀晚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薖,字子发,号空同先生,南宋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谢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2. 科举及第:在南宋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十日里,江边的村庄被烟雨笼罩,清晨时分,太阳开始升起,让人心情愉快。翠绿的芭蕉叶子舒展着,盛开的石榴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红艳。诗人的灵感在山水景色中流淌,而哲理则从鸟语花香中触发。诗人穿上衣服走到户外,环顾四周的美景,看到田野里的禾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感叹生活如此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江村:江河旁的村庄,这里泛指江南水乡地区。 2. 烟雨:雨中的雾气。 3. 晓来:天刚亮的时候。 4. 日升东:太阳从东方升起。 5. 挼莎:揉搓,此处形容蕉叶被雨水湿润后的样子。 6. 展新绿:展开新的绿色叶子。 7. 纵臾:即纵容,此处意为让某种事物自由发展。 8. 发机:发出机关或工具,此处用来形容鸟儿的鸣叫声。 9. 披衣:披上衣服。 10. 出户:走出家门。 11. 眄四野:向四周张望。 12. 好:喜爱。 13. 良苗:长势良好的庄稼。 14. 怀晚风:感受夜晚的微风。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喜晴”为题,抒发了江村雨后天晴、大地复苏的欣喜之情。全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和心境,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人的情感相融合。首联描绘了十日连绵不断的烟雨蒙蒙景象,突出了晴天降临的难得可贵;颔联通过对“蕉叶”和“榴花”这两种富有生机的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繁荣与生命的活力;颈联则通过“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浑在鸟声中”的对仗,展示了诗人在优美的环境中产生灵感,诗意盎然的心境;尾联“披衣出户眄四野,好在良苗怀晚风”将视野扩展到田野之间,由自然界的恢复生机联想到农耕的喜悦,呼应了诗题中的“喜晴”之意。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节奏明快,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晴》是南宋诗人谢薖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之后,也就是公元1127年前后。在这个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中原地区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人墨客也流亡江南,谢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特殊时期,谢薖的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原本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殷实,但因战乱而家道中落,不得不离家避难。在流亡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诗歌创作,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喜晴》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南宋初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优势,相对较为安定,成为了文人墨客的避难所。谢薖在这段时间里,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关切。这首《喜晴》正是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生活积极乐观的表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