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吕县丞

标题包含
赠吕县丞
自得长官后,邑人诗转工。 批书月屡满,觅荐岁常空。 柳已如蓝碧,桃元胜锦红。 终归剡溪上,举棹谢东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自得:自然地获得或拥有;这里指吕县丞任职之后。 2. 长官:在封建时代对上级官员的尊称;这里指吕县丞。 3. 邑人: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这里指县里的百姓。 4. 诗转工:诗歌创作水平提高;工,精巧,好。 5. 批书:批示文书,这里的意思是处理公务。 6. 月屡满:频繁地处理完公务;这里指公务繁忙。 7. 觅荐:寻求推荐;这里指向朝廷推荐人才。 8. 岁常空:每年都未能得到推荐的名额;这里指没有机会被推荐到朝廷。 9. 柳已如蓝碧:柳树的叶子已经像蓝色的宝石一样亮丽;这里指春天已到,柳树发芽。 10. 桃元胜锦红:桃花的颜色比绸缎还要鲜艳;这里形容桃花的美丽。 11. 终归:最终;表示最后的结果。 12. 剡溪:古代位于浙江嵊州的一条溪流;这里代指隐居之地。 13. 举棹:举起船桨;这里指划船。 14. 谢东风:感谢春天的到来;东风,春风。
去完善
赏析
《赠吕县丞》叶适是一首描绘县丞为政有方、人民诗歌艺术繁荣的诗篇。首句“自得长官后,邑人诗转工”表达了自从吕县丞治理该地之后,当地的诗歌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接下来“批书月屡满,觅荐岁常空”以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了县丞勤于公务、孜孜不倦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柳已如蓝碧,桃元胜锦红”则以具体景象展示了吕县丞的德治成果:柳树已经长得如同蓝色的宝石一样鲜艳,桃花则比锦绣还要红艳。这体现了吕县丞的执政为民,使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环境也得到了美化。 最后两句“终归剡溪上,举棹谢东风”则以虚构的画面寄托了诗人对吕县丞的美好祝愿。希望他最终能够功成身退,回到故乡剡溪,举起船桨向春风致谢。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将吕县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揭示了为政者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吕县丞》是南宋诗人叶适在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所创作的。这时正值他人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已经历了科举落第、家乡遇兵祸等一系列挫折。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却能够以坚韧的毅力和豁达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问研究当中,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 与此同时,当时正处于南宋中晚期,政治局势较为动荡,社会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中原沦陷已久,朝廷偏安一隅,国事日非;另一方面,地方官员为政不仁,搜刮民脂,致使百姓疾苦,生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对叶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叶适创作了《赠吕县丞》这首诗,用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代的忧虑感慨。诗歌中,叶适通过对吕县丞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的赞美,表现了对地方官吏应有品德的期望;同时,通过对自己在逆境中的坚守信念、奋发图强的描绘,传达了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