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洲处士折梅花并新语为赠率易鄙句为谢

标题包含
中洲处士折梅花并新语为赠率易鄙句为谢
中洲之中十树梅,蟠枝著地照蒿莱。 即非无主凭谁伴,自不冲寒要早开。 午蝶只随游子意,暮笳难写遯夫哀。 幽怀寂寂天应笑,插向归帆雪满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中洲:地名,指的是长江中心的一块陆地,也指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此处可能泛指一个美丽的江边地区。 2. 处士:古代称有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这里可能是作者的好友或者尊称。 3. 折梅花:摘取梅花之意。在古代,折花常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4. 新语:新的说法或见解。这里可理解为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 5. 率易:轻易、不慎重。 6. 鄙句:谦称自己的诗句。 7. 午蝶:正午时分的蝴蝶。这里的“午”可以理解为中午。 8. 暮笳:傍晚时的胡笳声。暮:傍晚;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形似竖笛,可以表达哀伤之情。 9. 遯夫:退隐之人。 10. 幽怀:深沉的情怀或隐情。 11. 寂寂:寂静无声。 12. 天应笑:此处的“天”可能有双重含义:一是字面意义上的天空,另一是诗人虚拟的一位友人或者智者。因此“天应笑”可理解为一个拟人手法,意为“你可感受到我此时的心境?那是一种沉静的喜悦,就如幽寂的冬雪覆盖在归舟之上。” 13. 插向归帆雪满桅:这一句可理解为诗人在描述一幅画面:梅花被插入雪中的归舟船桅上。这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归乡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中洲处士折梅花并新语为赠率易鄙句为谢》这首古诗描绘了梅花的独特风姿与性格。“中洲之中十树梅,蟠枝著地照蒿莱”一句,以直观的语言展现出梅花扎根中洲的坚毅与力量,仿佛在昭示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而“即非无主凭谁伴,自不冲寒要早开”则揭示了梅花自主独立、不受外力影响的精神气质,无论是严寒还是孤独都无法阻挡它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接下来的“午蝶只随游子意,暮笳难写遁夫哀”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厚的人文情感。梅花陪伴着漂泊在外的游子,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慰藉;同时,即使面对苍凉的人生境遇,梅花依然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不畏困难,实现自我价值。最后“幽怀寂寂天应笑,插向归帆雪满桅”则预示了梅花的美好祝愿,愿梅花的香气能够带给每个远行的人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洲处士折梅花并新语为赠率易鄙句为谢》是南宋诗人叶适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其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国家民族危机深重之时。 诗人叶适身处乱世,心系国家民族安危,希望能有英雄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他在诗中以“中洲处士”的形象自喻,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折梅花”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在诗中,叶适还以“新语为赠,率易鄙句为谢”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这种形式的诗句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们在患难之中的相互扶持和共勉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