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流水观音赞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股冷冽的泉水迎面扑来,断崖险峻处如同铺满湿滑青苔。
抬头只见它们随波逐流,菩萨的眼睛仿佛也敞亮了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释梵琮:即禅宗僧侣梵琮,唐代诗人。
2. 寒泉:指清凉的泉水。
3. 劈面:面对面地,迎面而来。
4. 断崖:陡峭的山崖。
5. 崄处:危险的地方。
6. 滑如苔:形容山崖表面光滑如同青苔。
7. 举头:抬头。
8. 随流水:随着流水的方向。
9. 大士:指观音菩萨。
10. 何曾:表示未曾有过的事情或动作。
11. 眼豁开:指眼神明亮、目光炯炯有神。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观流水观音赞》中,诗人用“一片寒泉劈面来”开篇,描绘出水流的动态画面,展现出一种冲击力。接下来,他以“断崖险处滑如苔”来形容瀑布从峭壁倾泻而下的景象,凸显了水势的汹涌和险峻。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用了“举头只么随流水”和“大士何曾眼豁开”来表达他对观音菩萨的看法。这里的“举头只么随流水”意味着诗人在审视流水时,内心升起了敬意,从而引出了“大士何曾眼豁开”的观点——即使在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时,观音菩萨依然保持着冷静与超脱。这首诗通过流水这一具象的事物,传达了作者对观音菩萨宁静、沉稳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流水观音赞》是南宋诗人释梵琮创作的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之中,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作为一位出家的僧人,释梵琮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和苦难。他希望通过弘扬佛教教义,传播慈悲为怀的思想,来抚慰人民的心灵创伤,减轻他们的痛苦。
在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高僧大德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佛教的智慧带给人们,引导人们走向解脱之路。释梵琮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才情,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