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金门

标题包含
谒金门
云薄薄。 人静黄梅院落。 细数花期并柳约。 新愁沾一握。 梦醒从前多错。 寄恨画檐灵鹊。 明月欲西天寂寞。 魂销连晓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浮云飘渺,时隐时现。 这宁静的小院里种满黄梅树。 认真计算花朵的开放期和柳树的萌芽。 新产生的忧虑如同紧紧握住的双手一般沉重。 从梦中醒来,回想过去的许多错误。 将所有的遗憾与怨恨寄托于屋檐下的喜鹊。 明亮的月光即将在西方的天空中消失,带来孤独和寂静。 我的灵魂受到打击,伴随着晨角的声音而日渐消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梅:这里指初夏时节。 2. 柳约:古代习俗,折柳赠别,约定时间地点相聚。 3. 寄恨:寄托悔恨之情。 4. 画檐:绘有图案的屋檐。 5. 灵鹊:喜鹊,传说喜鹊能报喜。 6. 西天:西边天空。 7. 晓角:拂晓时的号角声。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刘埙是一首描绘孤独、忧愁和思念情感的词作。首句“云薄薄”以天空的轻薄云层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忧虑。接着的“人静黄梅院落”描绘了静谧的院子中,黄梅成熟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一组对偶句“细数花期并柳约”、“新愁沾一握”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心境,通过对花期的观察和柳絮的约定,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困扰与无奈。 下片开始,“梦醒从前多错”揭示出诗人在梦中反思过去的错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忏悔之意。紧接着的“寄恨画檐灵鹊”则是将诗人的情感寄托给了屋檐下的喜鹊,传达了诗人希望借助喜鹊来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结尾两句“明月欲西天寂寞”、“魂销连晓角”更是用明月的西落和清晨的号角声烘托出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境,以及无法排遣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诗人通过描述黄梅、花期、喜鹊等景物,表达了自己孤独、忧愁和思念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南宋诗人刘埙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40年左右。在这一年代,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北方金国势力的入侵使国家局势紧张。刘埙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早年曾参与抗金活动,后来投身官场,但始终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一方面,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分歧严重,这使得南宋在抗击金国时难以形成统一的力量;另一方面,金国的势力逐渐壮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刘埙深感国家命运堪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因此,在这首《谒金门》中,刘埙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他用细腻的描绘展示出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艰难。这种现实主义手法使得刘埙的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南宋词坛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