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送六祖渡江并船子接夹山赞
一叶舟离港口,一桡外无可有。
子不知羞,父不觉丑。
丑恶羞惭,万年不杇。
岂不见黄梅路上数株松,带雨含烟,一似朱泾堤畔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艘小船驶离了港口,一只桨划过了无边的海域。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羞耻,父亲也没有察觉到他们的丑陋。
丑恶和羞愧感,千年不朽。
难道没有看到黄梅路上的几棵松树,带着雨水和烟雾,就像朱泾堤旁的柳树一样吗?
去完善
释义
1. 五祖送六祖:五祖,指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六祖,指第六代祖师慧能。这里描述的是五祖弘忍送六祖慧能离开的故事。
2. 渡:渡过长江。
3. 一叶舟:一条小船。
4. 离港口:驶离码头。
5. 一桡:用桨划一次水。
6. 无可有:无牵无挂,没有任何东西束缚。
7. 子:这里指的是夹山大师。
8. 父:这里指的是五祖弘忍。
9. 丑恶:这里形容夹山大师的行为。
10. 羞惭:因做错事而感到羞愧。
11. 万年不杇:意指夹山大师的事迹万古流传。
12. 黄梅路:黄梅县境内的山路。
13. 数株松:几棵松树。
14. 带雨含烟:形容松树被雨水湿润,仿佛带着雾气。
15. 朱泾堤:朱泾镇的河岸堤坝。
16. 柳:柳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五祖送六祖渡江并船子接夹山赞》,是宋代僧人释了惠所作。全诗以五祖和六祖的渡江典故为引子,表达了禅宗禅宗思想的核心观念。
首句“一叶舟离港口”寓意着禅宗思想的传承,如同一叶孤舟驶离港口,开始新的征程。接着,“一桡外无可有”描绘了禅宗追求的境地,即超越世俗,达到空无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子不知羞,父不觉丑。丑恶羞惭,万年不杇。”则是对禅宗师徒关系的独特理解。在这里,师父不再觉得徒弟有什么不足,徒弟也不觉得师父有什么可羞愧的。这种关系超越了世俗的评判标准,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同时,诗人认为这种状态可以历久弥新,万年不朽。
最后,“岂不见黄梅路上数株松,带雨含烟,一似朱泾堤畔柳。”通过对比黄梅路上的松树和朱泾堤畔的柳树,揭示了禅宗思想中的一种超脱精神。虽然两者形态不同,但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这也是禅宗追求的精神境界,既能在尘世中找到安宁,也能在超脱中找到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祖送六祖渡江并船子接夹山赞》是宋代诗人释了惠的一首禅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诗歌的题目来看,“五祖送六祖渡江”和“船子接夹山”都是禅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五祖弘忍大师将禅宗法脉传给六祖慧能后,慧能为了避祸而南渡,五祖亲自送行;而船子诚则是夹山善会禅师的师父,他通过接引夹山善会展示了禅宗的精神。这两件事都在禅宗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从作者的生平来看,释了惠是宋代的一位著名禅师,他对禅宗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在他的时代,禅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往往以禅宗的故事和公案为题材,体现了他对禅宗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文化时期,禅宗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参禅悟道,探索人生的真谛。释了惠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歌无疑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表达了人们对禅宗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