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
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
环绕八百里,洪蒙十万年。
晚春桃正碧,南客晓浮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滚滚奔腾注入洞庭湖,君山巍然屹立犹如半岛。
离别时才知道江上有一片国土,大都伴随着许多水上的仙人。
四周环绕着八百里的水域,历经了十万年的岁月洗礼。
暮春时节桃花盛开格外艳丽,南来的人晓时起程乘船前往。
去完善
释义
《桃花》
作者:陈景沂
年代:宋
江衔洞庭急:这里指长江吞并了洞庭湖的湖水,流得很急。
君山屹半川:君山是一座小山,屹立在这流动的江水中间,像一座孤岛。
别知江有国:这一句是说分别以后就知道这江水里有一个国家。
大率水多仙:大体上说来,有水的地方就有神仙。
环绕八百里:这里的意思是周围约有八百里地的距离。
洪蒙十万年:这是形容洪荒蒙昧的时代已经有十万年了。
晚春桃正碧:到了晚春时节,桃花开得正好,一片绿色。
南客晓浮船:南边的旅客天刚亮就乘着小船出发了。
去完善
赏析
《桃花》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江南的景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君山”比作了半岛,把“江水”写成了通国的景象。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更以赞美桃花为起点,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生机盎然的景象。“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一句则进一步升华,寓意水与国密不可分,共同养育着万物生灵。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春天的生气蓬勃,又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景沂所作,创作于公元1189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景沂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的早年生活颇具波折,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科举考试多次落第。但他在诗词创作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作品广受欢迎。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终于进士及第,踏上仕途。然而宦海浮沉,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
此时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现实中的困境,陈景沂寄情山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思考。《桃花》正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中借桃花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事沧桑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