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红实缀青枝,烂漫照前坞。
不及杏每时,林间有仙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果实点缀在青翠的枝头,灿烂的盛放在山间的村落之前。它们虽不如杏花常见,但在树林之间却有着神秘而美丽的存在——那是一只矫健的野生动物,宛如森林中的仙子。
去完善
释义
1. 红实:红色的果实,这里指的是杨梅。
2. 缀青枝:缀,连接;青枝,绿色的树枝。这里形容杨梅挂在枝头。
3. 烂漫:灿烂、繁茂的样子。
4. 照前坞:照,映照;前坞,前面的山坞,这里指树林。
5. 不及杏每时:不及,比不上;杏,杏花;每时,每时都有。这句话是说杨梅的成熟期不如杏花那样持续不断。
6. 林间有仙虎:仙虎,比喻林间的野生动物。这里的意思是,尽管杨梅的美丽和果实的甜美可能吸引来一些动物,但林子里主要还是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杨梅丰收的画面。诗人以红实和青枝来表现杨梅的鲜艳与茂盛,同时也暗示了杨梅的果实丰满、滋味甜美。“红实缀青枝”一句,将杨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使人仿佛能看到那一串串挂在枝头、诱人可口的杨梅。接下来的“烂漫照前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景的热烈与丰盛,似乎整个山野都被杨梅的鲜红点亮,充满了活力。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用“不及杏每时,林间有仙虎”两句表明了杨梅虽美却易逝的特点。这里的“杏”指的是杏子,成熟期比杨梅稍晚一些,所以这里诗人说杨梅不及杏子耐存。至于“林间有仙虎”,则是比喻梅雨季过后的盛夏炎热,杨梅在炎炎夏日中容易腐烂,无法像杏子那样耐存放。所以这两句意味着尽管杨梅如此美丽而美味,但它的美好时光是短暂的,容易消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杨梅》流传开来。这首诗歌的作者是陈景沂,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曾担任过官员,后因故辞官回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作上,其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故乡风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当时正值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景沂远离官场纷扰,回归乡野,以文学寄托自己的情感。他通过对杨梅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杨梅》中,陈景沂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杨梅的外观、口感等特点,以及采摘杨梅的过程。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杨梅的美丽,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杨梅这一意象,隐喻了自己坚守清白、傲骨不屈的品质。
去完善